《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在护理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在护理中的实践

张小毛

西安一四一医院710089

摘要:近年来连续的多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引起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危害性较大,引起了社会各界反响强烈。2016年我国颁发了《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其中对临床护理实践中可能遇见的各类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覆盖面较广。本文将对《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医院感染;感染控制;临床护理

前言:虽然很多医院都会自觉提高预防感染暴发的意识,但由于各种处置条例中的细则不够规范,对于流程具体操作不够明确,导致很多医疗机构在感染暴发的问题上存在执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2016年我国颁布的《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针对实践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感染处置不统一的问题给予一定统一标准,本文将针对《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的内容进行一定了解。

一、专业术语解析

1.1医院感染的定义

与以往国内对于“医院感染”的定义不同,在《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医院感染”采用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定义[2]。《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医院感染的定义更加偏重于在医疗护理行为中存在的各类感染,感染的范围被拓展的更宽,医院感染包括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了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但是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1.2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的同源同种感染病例现象,即可定义为“医院感染暴发”。对于同种同源的发现,需要国内的医疗机构首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对感染暴发的病毒进行技术鉴定,并能发现同一感染来源。

1.3医院感染聚集的定义

“聚集”与“暴发”定义类似,“聚集”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的现象,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现象。“聚集”也属于感染暴发的一种。

二、《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关于医疗管理的要求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对于感染暴发时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对于医疗机构,医院首先应当明确感染暴发出现时的第一负责人,第一负责人将负责协同各部门工作,将感染暴发控制在最低程度,同时能够成立专家调研组,对感染暴发病毒进行专业分析和监测,明确医院各部门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在感染暴发出现之前,医疗机构第一负责人应当制定明确的工作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处置预案;防患于未然。

2.1建立医疗机构感染暴发管理部门,制定协同工作机制

医疗机构感染暴发之前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明确第一责任人,组织感染暴发监测和控制,制度上应当明确规定感染暴发时的工作预感,成立专门的感染暴发委员会及时控制感染的蔓延。

建立医疗机构感染暴发管理部门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医疗机构内部的协同工作机制,从临床护理、传染疾病防治、病毒检测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并成立专门专家队伍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展开研讨,处置医院感染暴发的现象。

2.2感染暴发时采用调查控制双管齐下的防治方针

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作为感染暴发的一线主力军,在感染暴发发生的时候对于控制疾病蔓延有着重要作用。医疗机构除了需要建立较为完备的感染暴发管理部门之外,对于任何可疑病例都要及时上报,避免因工作疏忽造成的病症散发。一旦真的出现感染暴发时,临床医护人员也应当参与到调查和防治的行列中,应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理”的基本原则,并按时限上报。调查控制双管齐下,在治疗的同时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源并对病症进行救治。如果医院感染暴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处理。

三、医院感染暴发诱因调查

在《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对感染暴发时应当采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明确规定,涉及到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科等多个部门,只有经过清晰的调查才能及时发现感染源并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病扩散造成的损失。

3.1医院感染暴发调查需要的准备工作

感染暴发出现后,首先医疗工作者需要了解发病案例的多项基本情况,包括发病特征、人群基本数据、持续时间、可疑感染源和感染物等,基于基本情况对感染途径和病毒传播范围进行分析,并做好人员和救治物资的准备。

3.2感染暴发调查需要对病症进行核实诊断

在做好前期调查工作之后,医疗机构工作者需要对感染暴发在实验室进行一定的核实诊断,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的相关治疗资料进行救治,同时需要对先前的感染暴发调查工作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

3.3感染暴发需要确切证实暴发存在

并非当医疗机构出现感染时就确认为感染暴发,此时需要一个较为明确的疾病监测系统对感染暴发进行识别。系统中需要对感染暴发的多项数据有明确规定,当感染暴发出现、疾病感染率高过基本均值时能做到及时预警和反馈。

3.4感染暴发需要建立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的建立需要综合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数据,运用流行病相关资料进行多项假设,综合多种可能的暴露因素找到救治传染病的方法。在检验假设建立之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基本假设,即高危感染人群、病毒传播方式、感染暴发传染选和特殊暴露。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小心求证,以合理性的论证去检验假设的正确性,为感染暴发的诊治提供科学有效的疗法依据。

四、感染暴发控制及效果评价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上的规定,在医疗机构出现感染暴发之后,应对感染暴发的调查结果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在控制之后对整个救治控制过程进行客观评价。

4.1感染暴发出现后的控制

感染暴发一旦出现就需要立刻进行控制,控制包括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4.1.1控制感染源

医疗机构的临床医护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每个病人的病症变化,在按时观察中能敏感地发现病人异样,做到及时发现急躁治疗]。同时,临床医护人员应当对有可能感染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直到度过感染的潜伏期和暴发时间为止。对于病人使用过的疑似感染的物品,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控制感染源在疏忽之中蔓延。

4.1.2阻断传播途径

在发现感染时,临床医护人员应当根据病毒传播的特点对可能的病毒传播途径进行阻断,减少病毒扩散的可能,其措施应遵循SW/T311的要求。

4.1.3保护易感人群

感染暴发之后医疗工作人员应当对免疫力较低、有严重疾病或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通过预防接种疫苗的方式实施特异性预防保护措施。同时医务人员也要按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4.2及时对感染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出现感染暴发事件后,需大概一周的时间确定感染是否被成功抑制,这段潜伏期需要医疗管理人员不断关注病人的变化,如有必要可适当延长潜伏期的时间。在感染依旧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需对整个救治过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危险因素所在,并及时反馈,必要时可封闭医疗机构,对院内传染疾病进行有针对性地控制。

五、总结

控制感染暴发是医疗机构要时刻警醒的重要问题,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医院本身和社会、国家的负责,是一项需长期关注的重要议题。《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机构感染暴发的处理提供了一定思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务工作者仍然需多加总结,用自己的经验不断丰富《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的内容,降低我国感染暴发发病率,为患者和国家营造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玉,沈燕.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成效[J].养生保健指南,2016(21):148-148.

[2]尹秀梅.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12):87-87.

[3]罗爱华,胡美根.星级护理管理新常态在临床工作中的实践与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