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研究张肇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1
/ 2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研究张肇钰

张肇钰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景观越来越多地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这不仅仅意味着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种进步,同时也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入过程中,低干预设计理念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希望通过乡村景观的融入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关键词:园林规划;乡村景观;设计现状

0引言

乡村景观是以聚落形态为主且具有明显的田园色彩的生产性景观,它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是介于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一种新型景观形态。在乡村景观中,所包含的自然要素有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而包含的人文要素则有村庄、耕种、动物群落等。近些年,国内关于园林规划管理标准逐渐完善。园林规划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强化理念,通过科学措施提高乡村景观设计的管理能力,推动园林规划快速、稳定发展。有关部门应当将规划设计管理作为重点内容,既要考虑规划设计问题,又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求。设计单位应当在多方面增强自身素质水平,吸纳及培养专业管理人员,由此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效果。关于园林规划,必须持续加大资金投入,避免整个发展过程受到影响。为做好相关资料归档工作,防止数据信息遗失与泄露,必须准确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认真完成归档,为设计技术管理奠定重要基础。此外,还需改善相关部门预防管理及精细化管理能力,依托奖罚制度,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严肃处理所有问题与错误,提高管理人员主动性,全面挖掘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潜力。具体实施阶段,应当积极学习、灵活使用国内外主流理念及措施,进而提高园林规划乡村景观设计管理总体水平。

1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1.1注重人文规划设计

1.1.1村民参与规划设计

由于设计师本身对当地乡村的资源环境、居民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了解甚少,往往在设计中忽视村民的意愿与需求,甚至违背村民利益,脱离乡村景观的实际情况,影响乡村景观特色的发挥。所以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必須尊重村民主体,无论是调研乡村景观项目、制定景观规划还是具体实施资源建设方案,都应力邀当地村民、民俗专家参与其中,鼓励村民畅所欲言,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当地村民的合法利益,加大村民对开发乡村景观的支持力度,也有利于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在村民的配合与支持下,全面推广乡村景观文化与民俗习惯,拉近游客与村民的距离,提升乡村景观的品质与口碑。

1.1.2景观人性化设计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考虑人性化问题,就是关注游客游玩过程的主观感受,希望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促使游客与景观的和谐共处,尽量满足每一名游客的需求,让他们获得舒适、愉悦的体验。乡村景观的发展要基于不同城市居民的需求,综合考虑生理、安全、社交、荣誉和自我实现5个需求,并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景观环境、空间构造等,通过采用多样化景观要素及独特的造景技术,构造游客所需的景观空间,让他们在游玩过程保持新鲜感和愉悦感。

1.2实现空间资源化

1.2.1景观空间精明式增长

乡村景观空间的开发要向高效、集约的方向努力,将乡村景观空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增长边界区、适宜开发区及缓冲过渡区等几个部分,围绕生态性原则提高各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尤其合理利用空地及劣质地,不能随意占用山地、林地、农田等,保持生态平衡,形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空间。

1.2.2景观空间特色化营造

乡村景观空间不仅属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场地,同时也是一种极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赏景、游玩、住宿的活动空间。象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多以村庄聚落作为景观中心点,围绕村庄开发各项旅游资源,以“圈式循环”的模式挖掘乡村景观的内涵与价值。在传统村落中发展旅游项目,必须依靠当地独特的景观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这就需要营造特色化的景观空间,实现空间资源化发展。

1.3凸显乡土特色

乡村景观的设计者要始终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原则,景观的规划设计要走品质化路线,深入挖掘乡村景观的乡土特色,包括突出其中蕴含的乡村性、地域性及文化性特征。凸显乡土特色,一方面要以本土化的景观资源为主,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尊重大自然、尊重当地居民、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大力宣扬和传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文性因素,引入民间传说、历史人物等关键元素,挖掘乡村景观的潜在价值,体现乡村景观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减少乡村景观建设的同质化现象。

1.4谋求可持续发展

1.4.1低碳式开发

生态文明强调的是绿色文明,倡导低破坏、低污染、低能耗的低碳环保资源利用形式,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乡村景观发展迅速,虽然这在一定程度改善了乡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产生的环境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消耗大量资源与能源、严重打破生态平衡等,实行低碳式开发模式势在必行。从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环节就引入低碳环保的理念,包括合理设计空间、充分挖掘绿色新能源、应用绿色乡土材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从根本实现生态化、持续化发展目标。

1.4.2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营造,首要前提就是保证乡村环境的整体性,减少破坏与浪费。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乡村景观项目、游客行为与乡村环境、旅游景观的影响关系,不能盲目追求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无论是乡村景观项目布局、划分活动空间还是选择景观要素,应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既要实现经济目标,更要维护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争取实现乡村景观项目与自然、环境、人类的有机统一。

2结语

园林规划已成为国内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按照现今发展形势能够预测,国内经济后续建设阶段,园林规划仍属于基础行业。除此之外,关于园林规划设计期间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好全面有效分析工作,尤其是乡村景观设计管理各种缺陷,应当作为重中之重。站在全局角度来看,近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园林规划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各方面均有明显进步,不管是设计工艺还是设计措施,亦或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方面,成果都非常突出。乡村景观设计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必不可少一部分,地位非常显著,简单来讲,它与工程品质息息相关,一旦产生问题,必将给整个工程带来影响,甚至出现恶劣后果,因此,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经科学分析与探讨,促使设计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全面保证设计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纪武.生态型村庄规划理论与方法:以杭州市生态带区域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婷婷.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市三圣乡幸福梅林为例[D].四川:成都理工大学,2007.

[4]林若琪,蔡运龙.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J].人文地理,2012(2):45-50.

[5]刘新燕.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2(2):49-52.

[6]顾晓玲.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