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事故双重预防机制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试论构建事故双重预防机制的方法

程艺龙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南715405

摘要: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风险控制和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决策部署,实现风险控制隐患,消除隐患,在事故发生前预先控制风险,马克前进,包含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和交易,深入研究,争取重大举措尽快落地,预防机制在事故防控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但事故总量偏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有效的安全风险分层管理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防范机制。

关键词:双重预防;风险;隐患排查;

为贯彻国家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决策部署,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目标。

一、风险分析的思路

1.风险的概念。风险的定义很多,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描述,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危险出现的概率、发生何种事故及其概率、导致何种损失及其概率都是不确定的,这种事故形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其实质是导致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不确定性。

2.影响风险大小的因素分析。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1)如果要用一个影响因素(变量)来对风险进行描述,那么风险与系统自身的危险性(破坏性)直接相关,是事故发生的内因。(2)按照国家标准《风险管理术语》给出的风险的定义是“风险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从这一经典定义中可以看出影响风险的第二个因素是造成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由于采取了本质安全管控措施,那么风险就很小。(3)第三个影响风险的因素表现为事故损失或事故后果,而事故损失与事故致害半径内暴露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和财产数量直接相关,如果危险区域内人员和财产数量越多,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会越大,风险就越大。(4)影响风险的第四个因素是承灾体在危险区域内的暴露程度,这里面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暴露的时间,另一个是暴露的空间,在危险区域内停留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反之越小。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査治理机制构建

1.风险源辨识。(1)辨识流程流程。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一风险源更新。(2)风险源。风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的缺陷。(3)辨识范围。1)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施工人员和访问者;2)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3)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4)施工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5)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4)风险源辨识方法。在实际风险源的调查、分析、辨识、梳理的过程中采用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5)在对风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1)管理对象的确定要明确具体,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2)针对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全过程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要求;5)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2.风险管控。严格遵循“分级、分类、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原则,结合风险评估与风险源辨识清单,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管理层、员工层、班组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分专业、分类别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分级管控职责以及管控措施措施。梳理项目人员安全教育信息、持证上岗情况,排查大型机械设备的检测情况、使用状态等,调查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气候等环境因素;加强分包、租赁设备的安全管理整理完善安全专项方案等。从人、机、环、管、法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的管控,为减少隐患的出现,杜绝事故的发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隐患排查治理原则。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及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和“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履行“一岗双责”,落实职责分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实现全覆盖、无缝化和动态化管理。(1)隐患排查。安全隐患排查的形式可分为项目办级排查、项目级排查、作业队级排查、班组级排查、日常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节假日前后的排查和不定期的特种安全隐患排查。同时结合隐患排查与治理管控系统,定人定岗定检查频次,开展了隐患自查自纠工作。(2)隐患治理与销号。1)各参建单位项目部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制度,落实整改措施;2)施工单位是隐患整改的主体,对于存在的隐患应逐项制定整改方案和要求,按项目部、作业队、班组三级管理逐项落实整改措施,监理单位监督落实,项目办定期进行检查;3)对于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做到责任人、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4)各类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和节假日排查,其排查结果和整改情况项目都进行保存备案,做到有据可查、尽职免责。(3)隐患统计与分析。通过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为项目下一阶段进行重点管控提供数据支撑。1)通过对排查频次、治理状态的统计,对履职不到位、处置不积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2)通过对隐患等级的统计,动态评估目前工程的安全状态;3)通过隐患类型统计,梳理出目前存在隐患较多的单位、单位工程、部位类型,找出风险管控较为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对存在隐患多的类型进行专项检査治理,减少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

4.效果评估。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对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排查治理工作程序进行回顾、检查或分析,及时完善辨识、分级、评估、控制、治理等步骤,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闭环体系。

三、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由于风险管理理论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引入较晚,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知识,使基层一线员工熟悉掌握本企业风险类别,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

2.加快风险分类分级标准的制定。需要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本行业的风险分类标准和分级标准,根据本行业实际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本行业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级。

3.加快制定隐患排查清单和重大隐患判定标准。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都把隐患排查视同于安全检查,排查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这些问题针对具体风险制定隐患排查清单,同时细化重大隐患的判定标准,指导企事业单位切实排查治理隐患。

总之,风险辨识是基础、风险分级是难点、隐患排查是关键、风险管控是重点。各行业、各企业要充分认识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明确要求,是转变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雷萍.浅谈构建事故双重预防机制的方法.2017.

[2]张凤.试论构建事故双重预防机制的方法与对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