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冷浸液体外对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土贝母冷浸液体外对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研究

周艳萌1向晓波2

(1遵义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0)

(2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的毒性及其分泌的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受试药物对细胞的毒性,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土贝母冷浸液低于32?g/mL浓度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16?g/mL和8?g/mL的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对HBeAg的作用强于对HBsAg的作用,抑制作用在2d时效果最好且抑制率高于阳性药物对照拉米夫定组,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反而减弱。结论: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epG22.2.15细胞;土贝母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66-0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嗜肝DNA病毒,据WHO报道,全世界约有1/3的人被HBV感染[1],而慢性乙肝患者全球约有2.4亿人,目前,已经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类药物[2]。但是西药治疗乙肝存在很多问题,如抗HBV没有特效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多,药物依赖性强、价格昂贵等[3]。中药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tum(Maxim.)Franquer的干燥块茎,具有散结,消肿,解毒的功效[4]。笔者前期研究发现土贝母的主要活性成分土贝母皂苷在体内外对HBV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6],为进一步研究土贝母抗HBV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土贝母冷浸液体外抗HBV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HepG22.2.15细胞为HBV(adw亚型)全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土贝母、拉米夫定(3TC)、MTT、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ELISA试剂盒、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

1.2方法

1.2.1土贝母冷浸液制备土贝母粉末(100g),加入三蒸水(1000mL),放入4℃冰箱,15d后离心收集浸出液,置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浓缩至100mL,浓度相当于每毫升含1g生药量,过滤除菌,分装,置-20℃保存备用。临用前采用2%DMEM维持液配制成实验浓度。

1.2.2细胞培养及实验分组用10%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HepG22.2.15细胞,5%CO2、37℃孵箱中培养。0.25%胰酶消化生长状况良好的HepG22.2.15细胞,配置成1×105个细胞/mL,分别接种于96孔、24孔培养板中,待细胞贴壁后换含不同浓度(4、8、16、32?g/mL)土贝母冷浸液,分别培养2天、4天、8天。每24h换液一次,收集上清保存-20℃备测。同时设细胞对照组及阳性药物拉米夫定组,空白孔不加细胞,只加培养液。

1.2.3MTT比色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每孔加入10?LMTT溶液(5mg/mL),在37℃、5%CO2培养箱中孵育4h,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LDMSO,振荡器上振荡5~10min,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每孔的光密度(OD)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实验孔OD值/对照孔OD值)×100%。

1.2.4ELISA法检测HBsAg、HBeAg的量生长良好的HepG22.2.15细胞以7000个/mL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0?L。第二天弃去上清,实验组中分别加入土贝母冷浸液32、16、8?g/mL,阳性对照3TC组50?g/mL;阴性对照组加入维持液,每孔200?L,每组6个复孔。2、4、8d收集细胞上清液于-20℃保存,按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检测HBsAg、HBeAg。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TT法测定土贝母冷浸液对细胞的毒性

实验表明,在2、4、8d中,土贝母冷浸液在4?g/mL~32?g/mL浓度之间毒性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细胞存活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高浓度组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成空泡、肿胀,甚至破裂。(表1)

2.2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sAg的影响实验提示:随着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减弱。(表2)(表3)

3.讨论

中药汤剂是液体复合分散体系,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多的一种剂型,以水为溶剂,制作方便,价廉便宜,起效又较为迅速,在中医临床仍然广泛使用。本实验使用土贝母冷浸液为三蒸水4℃浸泡土贝母粉末15天过滤而得,很好的保存土贝母中水溶性药物成分。以上结果证明了土贝母冷浸液在一定浓度下可以抑制HBsAg、HBeAg,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于琨,张小龙,赵婷,马鹏娟,等.太行菊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1):61-66

[2]王宏亮,刘夏玲,曹爽.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1):134-138

[3]傅超,李晨.应用2215细胞研究中药抗乙肝病毒的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2(35):180-185

[4]王卫锋,李凡,崔晓敏,郭五保,等.土贝母中土贝母苷甲及土贝母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J].陕西中医,2015,36(5):612-614.

[5]周艳萌,吴中明,向晓波.土贝母皂苷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34-2136.

[6]周艳萌,吴中明,向晓波,王欢,等.土贝母皂甙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232-235.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课题(黔科合J字[2005]2073号),SupportedbyProjectsofScienceandTechnologybyGuizhou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