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刍议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更措才让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民族寄宿小学

摘要:改革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和总基调,同时也是有效促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少数民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是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包括小学语文学科在内的学校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是重要而关键的命题。本文紧密围绕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这一主题,基于当下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挖掘和探讨新时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教学重要性剖析

教育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社会经济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教育既受特定时空条件下社会经济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要基于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必要的调整与优化,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众所周知,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面开启探索和改革历程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持续探索,当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整体教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这是我们在新时期做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下将紧密围绕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题,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具体案例,基于实际教学情况,重点挖掘和梳理当下社会环境下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和学界交流。

1、新时期强化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汉语在当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力上,学科教学改革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汉语的客观需要。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国家,我国自建国以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工作,致力于民族语言教学工作的探索和优化工作,民族地区的语文学科教学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实际上我国包括藏、蒙古、苗、彝、朝鲜、维吾尔、哈萨克、独龙、门巴、侗、哈尼、傣、傈僳等一共19个民族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仍然完全使用各自的民族语言(戴庆厦,试论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工作,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这样的实际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上述情况的存在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但至少可以从侧面说明我国在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存在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即民族地区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不及时、不全面直接导致了汉语在民族地区影响力的不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新时期和新阶段,积极激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民族地区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是重要的措施,只有持续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才能达到强化汉语在民族地区的渗透的目的,也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这个逻辑过程中就蕴含着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新时期强化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民族地区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态势上,要求及时通过优化改革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实际上与我国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整体不平衡一样,我国当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是较为明显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实际情况,同时这个层面的内容也构成了强化民族地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重要性的一个因素。众所周知,我国整体的基础教育在经过前后三十多年的持续改革探索之后取得了重要的成绩,语文学科在一定意义上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并且当下正在全面推广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可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正处于改革与优化的重要时期,这是值得我们期待和欣慰的,但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也必须看到广大民族地区的语文学科教学没有及时跟进整体的学科教学改革步伐,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在民族地区语文学科教学中依然有重要的影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指导理念较为落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而陈旧,教师依然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型的功能,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依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些都说明国家新课程改革在民族地区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践行,这一定意义上直接导致民族地区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状态,这构成了强化民族地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重要性的另一个因素。

3、新时期强化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新课程学科改革理念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上,新课程教学改革是持续促进和优化民族地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实现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而学科教学改革是持续优化民族地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途径,这是基本的命题。我国目前正在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推进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一轮学科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总结以往教改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内涵,作为当下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是有效促进学科教学的基本途径。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是一项基本的国策,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民族地区的语文学科教学应该有更多的担当和责任,因此当前形势下只有在民族地区语文学科教学中全力推进和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持续提高学科教学的水平。

参考资料:

1、吴章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2、周庆生,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转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伊莉曼·艾孜买提,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语言与翻译》,2001年04。

4、王本华,从“汉语文”到“汉语”,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改革,《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5、道布,语言活力、语言态度与语文政策——少数民族语文问题研究,《学术探索》,2005年06期。

6、黄行,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解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