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伴重症型多形红斑的护理体会

/ 2

肝炎肝硬化伴重症型多形红斑的护理体会

许道荣王月凤陶正珠胡桂年

许道荣王月凤陶正珠胡桂年(安徽省蚌埠市传染病医院安徽蚌埠2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246-02

多形红斑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1]。皮疹具有多形性,常伴粘膜损害,按皮损特点,临床分为三型。

(1)斑疹-丘疹型此型最常见。

(2)水疱-大疱型损害以集簇或散在的水疱、大疱为主。

(3)重症型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发病急骤,常有高热、头痛、咽痛、关节痛及全身不适症状。皮损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虹膜样红斑或瘀斑,其上有水疱、大疱或血疱。皮损可融合成大片状,分布广泛。口、鼻、眼、生殖器等部位及粘膜受累严重。口、鼻粘膜出现水疱糜烂,眼部出现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还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关节炎、消化道溃疡及肝、肾损害等,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

2012年6月2日我科收治了一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伴重型多形红斑”的患者。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好转,“重型多形红斑”痊愈出院。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曾因“肝炎肝硬化失代傷”多次在我院住院治疗好转出院。本次因全身皮肤多处出现红斑、水疱、大疱、血疱、紫癜,口、鼻、眼生殖器等处粘膜水疱、糜烂。我院以“肝炎肝硬化失代偿伴重症型多形红斑”收住院。入院后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保肝,止血对症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效果非常满意。

2护理体会

2.1预防和控制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因患者易并发感染,安置单人病房,每日定时开门窗通风,并用流动紫外线定时空气消毒;保持室温在24-26℃,使患着保持一种无汗或少汗状态。严格控制陪伴人数和探视次数。用含氯消毒液湿拖病室地面1-2次/d,并擦拭床头柜、椅、门窗1次/d,床单、被套以及被服均高压灭菌后使用,并及时更换,被服以棉制品为宜。一切治疗、检查和护理前后,医护人员及时洗净双手,并双手消毒。体温表、血压计等用物固定使用,并对家属进行相关教育。

2.2皮肤护理有效的皮肤护理能预防感染、促进皮损尽快康复,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具体措施:

(1)对于大水疱,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疱内渗液,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保护,对小水疱,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碘伏消毒。

(2)对溃烂创面,先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2%的尤苏儿湿敷,一日两次,或用1∶10淡碘伏或2%硼酸液定时湿敷20-30分钟,皮肤瘙痒、红肿,涂炉甘石洗剂止痒。

(3)对出血创面,用云南白药粉,用消毒棉签蘸敷,轻压创面,让药粉与之充分接触,一日两次,好转后改为一日一次。

(4)将患者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坚持每日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干净、清洁。修剪患者指甲(趾甲),以免抓伤皮肤。注意保持皮肤皱褶处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受压,避免擦破皮肤。陪护接触患者前后须用肥皂洗手,以免发生皮肤感染。

(5)肛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糜烂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再用1∶10淡碘伏清洗,然后涂百多帮保护。

(6)及时清理患处脱落的痂皮、皮屑,恢复期脱皮处皮肤干燥、疼痛,涂紫草油保护。密切观察皮疹的进展情况、分布及性质,以便及时处理。

2.3眼部护理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眼部,注意清除分泌物、脱落的痂皮及睫毛,然后用利福平和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交替使用,2-3次/d。

2.4口腔护理患者出现口唇及口黏膜糜烂,用5%碳酸氢钠漱口,口周皮肤干裂涂鱼肝油保护。

2.5泌尿道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自然冲洗尿道,防止尿路感染。

2.6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富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烂;禁用鱼、虾、牛奶等易过敏的食物,防止发生过敏而诱发皮疹。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热量,促进皮肤修复。

2.7应用特殊药物的护理(1)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2)。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早期治疗非常有效,但易引起心律失常、血糖升高、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因此使用中严密监测心率、血压、血糖、电解质及观察消化道有无出血。(2)静脉补充血浆或白蛋白,输入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皮疹等副反应。

2.8心理护理本病因皮肤黏膜的糜烂和渗出引发患者疼痛以及进食、呼吸、视物、排尿障碍,使其情绪低落,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烦躁、抑郁,担心愈后等不良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利用健康教育手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帮助其树立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在衣食住行多方面主动配合,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3出院指导

过度疲劳、精神紧张、食物过敏、病灶感染乃致遭受寒冷等皆可诱发本病。因此应嘱其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增强肌体抗病能力。保持乐观情绪,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富营养食物为宜,避免辛辣刺激性生冷硬的食物摄入,禁用鱼、虾、牛奶等易过敏的食物,防止发生过敏而诱发皮疹。按医嘱继续用药等。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9-140.

[2]郑志忠.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