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唐艳玲

永州市冷水滩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产妇为探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参照组产妇实行阴道顺产,实验组产妇实行剖宫产,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的盆底肌力以及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评分为(4.2±0.8)分,优于参照组产妇的(3.1±0.6)分。且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78%,优于参照组产妇的25%和22.22%。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在分娩中不论实行阴道顺产或剖宫产,都会降低其盆底肌的肌力。剖宫产可以减少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率,产后的康复治疗能够使产妇盆底肌的肌力得到极大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分娩方式;阴道顺产;剖宫产;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女性的产后恢复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度[1]。盆底功能障碍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通常是由分娩方式和分娩次数引起。而阴道顺产与剖宫产这两种不同的分娩方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产妇盆底肌的肌力,从而损害产妇的身体健康和降低其生活质量[2]。因此,产妇分娩过后的早期干预以及康复治疗是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键,能够促进其耐受性和持续收缩性的增强。本文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产妇为探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产妇为探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实验组:年龄21岁-35岁,平均年龄(26.5±3.2)岁:孕周38周-42周,平均孕周(40.2±1.5)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11例。参照组:年龄22岁-37岁,平均年龄(27.1±3.6)岁;孕周39周-41周,平均孕周(40.1±1.2)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2例。实验组产妇与参照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和孕次等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产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6例。参照组产妇实行阴道顺产,实验组产妇实行剖宫产。两组均以产后护理、盆底肌肉功能训练、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为主要治疗措施:①护理人员要将有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健康知识手册发放至产妇手中,告知产妇及其家人分娩后的盆底保健知识,帮助产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自主学习。为产妇营造一个舒适惬意的居住环境,与产妇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其的心理状态变化,对心理压力较大的产妇开展心理疏导,使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康复治疗[3]。②指导产妇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帮助其了解正确的排尿方法,为产妇制定科学合理的盆底肌肉功能训练。产妇的盆底肌以及肛提肌作持续收缩动作,取平卧位,根据呼吸节奏调整肛门,吸气时提肛,维持10秒,呼气时松弛,维持10秒,进行15分钟,每日5次,训练时间为2个月。③告知产妇将大小便排空,取其半卧位,将盆底肌肉治疗头-肌电型内置于产妇的阴道内,电流强度从0mA开始逐步调高,最终强度设置根据产妇的盆底肌肉出现明显收缩感而定。电击过程中,产妇的大腿呈现分开放松状。电击期间以生物反馈配合治疗,每次30分钟,每周2次,治疗时间为2个月。

1.3评价指标[4]

(1)比较分析实验组产妇与参照组产妇的盆底肌力。(2)比较分析实验组产妇与参照组产妇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产妇与参照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评分为(4.2±0.8)分,参照组产妇为(3.1±0.6)分,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优于参照组产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实验组产妇与参照组产妇尿失禁和子宫脱垂发生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78%,优于参照组产妇的25%和22.22%,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实验组与参照组盆底肌力评分对比表(分)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女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与女性年龄、盆腔手术、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次数密切相关[5]。产妇盆底组织对于保障盆腔脏器正常功能而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妊娠期间,产妇的盆底结构会经历复杂的变化,盆底的支撑结构会被削弱。在分娩过程中,一方面胎儿头部的挤压会损害产妇的骨盆底,另一方面会阴侧切与撕裂会损伤肌纤维,降低会阴肌力[6]。所以产妇的盆底支撑结构会受到严重损伤,从而会引发子宫脱垂、尿失禁以及阴道壁膨隆等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哺。实行剖宫产产妇的会阴部分以及膀胱部位的变动比实行阴道分娩的产妇要小,从而对盆底神经的损害也较轻。在现阶段的康复治疗中,以产后护理、盆底肌肉功能训练、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为主要治疗措施,其能够修复产妇受损的肌肉神经,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7]。本文的最终研究结论显示,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评分为(4.2±0.8)分,优于参照组产妇的(3.1±0.6)分,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78%,优于参照组产妇的25%和22.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产妇在分娩中不论实行阴道顺产或剖宫产,都会降低其盆底肌的肌力,剖宫产可以减少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率,产后的康复治疗能够使产妇盆底肌的肌力得到极大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新梅.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7,12(7):32.

[2]熊仁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效果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23(9):31-32.

[3]雷桂梅.王姝.樊兰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捌7,17(6):704-705.

[4]勾玲会.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13(11):14-16.

[5]许晨琛.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如I生盆雇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715,23(43):154-154.159.

[6]崔广静.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孕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18(25):290-290.

[7]朱俊维.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影响[J].保健文汇,2017,31(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