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图果实,错过花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贪图果实,错过花卉

刘春凤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

笪江西省鄱阳县团林中心学校刘春凤

在阅读教学中常听到两种声音:要整体把握课文;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前者的具体表现是诵而不析,后者则是放而不引,考前复习字词打头,似乎与阅读无关了。进入中年级,阅读在考试中分量越来越重,阅读复习也成了教学的难点。如果我们处理好采摘果实和欣赏花朵的关系,花一点功夫总结检测重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难点会不会更易突破呢?

下面我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谈谈我在阅读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些可操作性方法。

画图示,易分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今天我们的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中就不知不觉抛弃了很多东西。但我坚持认为图示板书应该是教学思想建立的载体。在过程的展现中一步步去完善,是阅读教学很好的手段。当然,图示的完成不应该是教师包办,不妨教给学生来完成。复习《桂林山水》时,先让学生回忆课文大意,将大意变为图示,再通过交流,把比较粗线条的图示更完善,甚至达到详尽,因为这篇课文还有背诵的要求。通过这样由简到详的图示,把课文知识从点到面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熟知课文的目的。如果是在学习新课时,讨论、质疑、纠错、完善提纲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在其中会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有了这样的结构图,分段就一目了然。有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忽视分段的练习,其实,粗略的大纲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只需要找到相应的段落就行了。一旦难度减轻,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展示一把的。接着,利用图示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能力。中年级阅读考试中主要内容的考察,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特别是孩子们容易忽略的:用完整的话表达。

通过图示,掌握大意,能较流利的复述课文,在这种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学生会对以后的学习更有目标感,也对自己还想了解的细节充满好奇,有了好奇,孩子的天性就会让他们乐于交流。

抓规律,善勾画《语文课程标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都好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阅读教学是一个盘枝错节的体系,如果从复习考试来讲,针对课标要求侧重解决好三个难点。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用叙事性的语言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如“鱼贯而出”可以解释为:海龟以为没有危险了,像小鱼一样一个一个爬了出来。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解释时加上“本文指”强调语言环境。考试时不可能查字典,背字典解释是既笨有行不通,那么,联系上下文,用近义词,反义词反说等方法更有效。

二、句型变化使语意表达产生不同效果。不放过课文中出现的几种典型句例,适时在课文中利用规律进行单项训练。比如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拟人句与比喻句的区分。如前者我总结了三点规律:换反问语气词,说反话唱反调,去疑问改标点。后者识别比喻用两句话判断:什么像什么,什么不是什么。初中可以讲本体喻体,小学不能,通过“什么”体会本体喻体是两种事物,通过“像”和“不是”体会不同事物的相同特性。

三、阅读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在原文中找答案勾画。中心句,含义深刻的句子,问题引语在原文中的位置,都可以成为寻找的途径。这样做既回归文本,又降低了后进生归纳的难度,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可以加大阅读量。每个学段应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人都要经历先爬后走的过程,中年级我们就先学爬吧。

查资料,巧扩展《语文课程标准》:“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充实拓展课文内容,是一种教学的智慧。我把语文阅读看作是一条生物链,我在教学随笔《维系小学语文阅读生物链》一文中这样阐述:只有课本的阅读教学好似纸上谈兵。脱离了生活厚重的土壤,怎么在孩子心中播下知识的种子,并生根发芽呢?缺少以文本引领的阅读事倍而功半,特别是对小学的孩子,阅读教学要用一文带一篇,用一篇带一本,用一本带一车,这该是教学的根本。

不论是课文的学习,还是课外知识的查找,生活外延的扩展,归根结底都是积累,厚集才能薄发。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的教学我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明确单元提示要求———收集交流在课外相关知识———开展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活动———课文学习———完成习作畅谈感受。虽然我打乱了教材结构,但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抓住单元提示。

复习时,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如果与单元课文相关,学生就会很自然的把握文章主题,明确中心思想。而且资料让孩子开阔了眼界,思维活跃,看问题的角度新颖。《自然之道》孩子们就从不同方面得出自己的认识,言之有理皆可,这对课外阅读是很必要的铺垫。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教学复习时,要把审题的训练纳入其中。齐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分项都是有效的__________做法,我在教学中还利用听力训练来提高审题的准确性。把单元提示,课文阅读提示,或自编学生审题错误的例子作为听力材料,虽然材料内容比较枯燥,但可以加深学生理性分析的意识,从而提高审题准确度。单元测试后的试卷分析也是一种手段,让学生把审题从被动变为主动。

可能有老师会质疑,你这样做会不会太功利?我的回答是:一定是先有花朵,才会有果实。教学的务实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当你身处迷雾时,不要单凭以往的经验误解阅读或我们的其他教学。老师自己应该在教学中善于总结,善于调适,善于摸索,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于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认为的教学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