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护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人文关怀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护理实践

朱景丽单颖杨启平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科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完全遵医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了融洽的护患关系,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慢性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341-02

慢性乙型肝炎是目前我国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国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人数高达1.3亿,且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长,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1]。该病病程长,病情迁延反复,缺乏根治药物,约有15%~40%的比例会继续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2]。此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费用高昂,并具有传染性,给患者及其家属均造成了一定负担[3]。由于慢性乙肝的复杂难治性及其引发的经济压力等问题,乙肝患者常易出现心理情绪问题,生活质量低下[4]。因此,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护理应尽可能人性化,不仅要注重患者的生理健康,也要加强心理、情绪、环境等层面的护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本次研究采取人文关怀模式护理慢性乙肝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乙肝的确诊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发表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5]。研究对象中男性67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38.6±14.2)岁,病程最短为14个月,最长12年,中位病程8.7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疗程2个月,具体操作如下:

1.2.1优化就医环境: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缓慢,患者就医时间较长,尽力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环境,在床与床之间挂隔帘以增加舒适度,病房摆放花草、壁画,保持良好通风,温度适宜。

1.2.2提升服务质量:严格执行规范制度和工作程序,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护理,例如调整适宜的床头抬高角度,提供倚靠软垫,帮助患者坐位时自由伸展双腿,密切留意患者需要。

1.2.3健康教育: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中有相当比例均为藏族同胞,他们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较为薄弱,特别是牧区学生及其家长缺乏疫苗接种意识,共用牙具、餐具等生活习惯也为乙肝提供了传播途径。因此,应着重对藏族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藏汉双语帮助其了解乙肝的发病、治疗等基本知识,制定藏汉双语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保健卡,鼓励其形成利于康复的生活方式。

1.2.4心理情绪护理:评估患者入院时的情绪表现和心理状态,动态观察患者的表现,当发现患者焦虑、抑郁时,通过交谈、引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适当播放轻音乐等,以此使患者身心放松。

1.2.5饮食护理:慢性乙型肝炎与患者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部分患者有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等症状,因此应鼓励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切忌油腻、辛辣、刺激、生冷类食物。

1.2.6家属沟通:护理人员主动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鼓励家属不仅给予患者身体上的照顾,同时多安慰、疏通患者的情绪,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体会社会支持,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家属出院后的护理要点,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与家属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与家属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促进良好预后。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完全遵医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该病病程长,病情迁延反复,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由于治疗费用昂贵、社会歧视等因素,慢性乙肝患者常常存在心理问题,约有48.2%的比例有抑郁倾向。因此,应对慢性乙肝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从生理、心理、情绪、环境等多层面促进患者的健康。

近年来,人文关怀在护理中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关怀实践可改善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和患者满意度,从而加强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完全遵医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人文关怀护理使患者感受到了关爱和舒适,特别是藏族患者也学习到了乙肝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了融洽的护患关系,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淑,彭东娟,陈富巧.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40(7):52-53.

[2]闫法风,亓冬梅,孙华等.社区居民乙型肝炎患者自我保健知识的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2004,10(1):13.

[3]崔凤梅,肖红杰,严玉娟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3-24.

[4]狄静,吴春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负性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1):26-28.

[5]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