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医理论探讨大肠癌病因病理

/ 2

从中西医理论探讨大肠癌病因病理

李波汪宗发龙四海

李波汪宗发龙四海(四川省夹江县解放军第42医院614100)

【中图分类号】R73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073-02

大肠癌(ColorectalCarcinoma)的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以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发病为多,发病率高达35-50/10万。在我国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为大肠癌的高发区,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31-60岁的发病占75%,发病的年龄趋向老龄化。以男性发病为多,男女比例为1.65:1。大肠癌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升结肠、盲肠等部位,以直肠部位发生为最多。本文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大肠癌病因病理,找出大肠癌病因病理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也为大肠癌治疗与预防、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1现代医学对大肠癌病因病理认识

大肠癌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有关。病理改变较为复杂,绝大部分为单个,少数病例同时或先后有一个以上的癌肿发生,为原发性大肠癌。大肠癌好发直肠、乙状结肠占75-80%,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再其次为结肠肝曲、降结肠、横结肠及结肠脾曲。

1.1大肠癌病因大肠癌病因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以及其他因素等有关。①生活方式大肠癌患者长期饮酒、肥胖、动物脂肪摄入过多;新鲜蔬菜、维生素及硒摄入过少等因素而发病。②遗传方式大肠癌中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2-4倍。③大肠腺瘤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癌演变而来的。④大肠慢性炎症,尤其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10倍;其次是血吸虫病,慢性细菌痢疾,慢性阿米巴病,克罗恩病患者发生大肠癌均比同年龄对照人群为高;再其次是慢性结肠炎通过肉芽肿、炎症或假性息肉而发生癌变。⑤其他因素,比如亚硝胺类化合物中致癌物,不仅是食管癌、胃癌的重要发病原因,也是大肠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放射线损害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如子宫颈癌局部放射治疗后结肠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数倍;原发性与获得性免疫缺陷也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

1.2大肠癌病理大肠癌的病理改变,绝大部分为单个,少数病例同时或先后有一个以上癌肿发生,以原发大肠癌。大肠癌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占75-80%,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再其次为结肠肝曲、降结肠、横结肠及结肠脾曲。大体形态分期,大肠癌的大体形态随病期的不同而分早期大肠癌和进展期大肠癌改变。

(1)早期大肠癌,早期大肠癌是指原发灶肿瘤,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若限于粘膜层者为粘膜内癌,由于粘膜层中没有淋巴管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若限于粘膜下层,但未侵及肠壁肌层者为粘膜下层癌,也是属于早期大肠癌,但粘膜下层内有丰富的脉管,所以,粘膜下层有发生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的可能。早期大肠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①息肉隆起型(I型)息肉隆起型又分为有蒂型(IP)广基型(Is)两个亚型。此型多数为粘膜内癌。②扁平隆起型(II型)癌肿如分币状隆起于粘膜表面。此型多数为粘膜下层癌。③扁平起伴溃疡型(III)癌肿如小盘状,边缘隆起。中心凹陷。此型均为粘膜下层癌。(2)进展期大肠癌癌肿浸润已越粘膜下层达到肠壁肌层或更深层时,称为进展期大肠癌。进展期大肠癌大体形态分为4型,其中以隆起型和溃疡型多见,胶样型少见。①隆起型,癌体大,质软,又称为髓样癌。癌肿的主体向肠癌内突起,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样隆起,境界清楚,有蒂或广基,好发于结肠任何部位,但多发于右半结肠和结肠壶腹部,特别是盲肠部位多见。②溃疡型,癌体小,早期形成溃疡,溃疡底可深达肌层,穿透肠壁浸入邻近器官和组织,好发于直肠和远段结肠。③浸润型,癌肿向肠癌各层弥漫侵润,伴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肠壁增厚,形成环状狭窄,易引起肠梗阻,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④胶样型,癌体较小,易溃烂,外观及切面均呈半透明胶胨状,好发于右侧结肠及直肠。

1.3病理学分型大肠癌组织病理学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小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9种类型。临床以管状腺癌最多见,约占67%;鳞癌少见。后者见于直肠与肛门管周围。大多数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病程较长,转移较迟,也有部分癌细胞分化程度低,病程进展快。

1.4转移途径大肠癌转移途径有以下4种,必须引起重视。①直接侵润,癌肿浸润浆膜层而累及附近组织或器官,如腹膜、腹膜后组织、肝脏、胆囊、胃、膀胱、子宫及输尿管等,并可发生直肠→膀胱瘘和胃→结肠痿。②淋巴转移,大肠癌若侵犯粘膜下层,常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先转移至结肠旁淋巴结,再转移至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③血行转移,大肠癌发生血行转移是相当常见。癌肿侵犯血管(主要是静脉)后,癌栓易通过门静脉而转移至肝脏,也可以经体循环到肺、脑、肾、肾上腺、骨骼等处。④癌肿浸润,癌肿浸润大肠浆膜层时,脱落细胞可种植到所接触的组织,如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窝、肠系膜等处,广泛种植时可出现癌性腹水。

1.5病理分期我国大肠癌科研协会制定的临床病理分期方案,基本上与Dukes改良分期和美国分期方案相似。由于Dukes分期沿用已久,简便实用,至今仍在使用。Dukes改良分期如下:A期,大肠癌病灶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B1期,病变侵及固有肌层,无淋巴结转移。B2期,病变穿透固有肌层,累及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C1期,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肠系膜血管旁淋巴结尚无转移。C2期,肠系膜血管旁淋巴结有转移。D期,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浸润无法切除者。

1.6TNM分期1988年国际抗癌联盟对直肠癌的TNM分期如下。(1)原发肿瘤(T)分期:①Tis原位癌。②To临床未发现肿瘤。③T1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④T2肿瘤侵犯到肌层或浆膜下。⑤T3肿瘤侵犯浆膜外,肠腔周围组织和腹膜外。⑥T3a无瘘管形成。⑦T3b已有瘘管形成。⑧T4直肠癌侵犯肠腔邻近组织和器官。⑨Tx原发灶不能确定。(2)区域淋巴结(N)分期:①No无淋巴结受侵的征象。②N1受侵的结肠或直肠周围淋巴结少于或等于3个。③N2受侵的结肠或直肠淋巴结多于3个。④N3结肠直肠系膜切缘附近淋巴结受侵。⑤N4区域性淋巴结受侵。(3)远处转移(M)分期:①Mo无远处转移征象。②M1有远处转移存在。③Mx未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1.7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期:①P原发肿瘤。分期范围与T相同。②PN区域淋巴结和相邻淋巴结引流区。分期范围与N相同。③PM远处转移。分期范围与M相同。

1.8细胞分化程度组织病理中有细胞分化程度。细胞分化程度包括。①G1高度分化。②G2中度分化。③G3低分化或未分化。④Gx不能区别分化程度。

2传统医学对大肠癌病因病理认识。

大肠癌包括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属于祖国医学中“锁肛痔”“积聚”或“肠覃”范围。大肠癌发生,与忧思郁闷,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毒邪侵入,下注大肠,凝结成积而发病。临床分为湿毒滞肠,积聚锁肛;脾虚湿聚;脾虚双虚、毒聚二阴等3种证型。以不同病因所致的不同证型而施治。

上述从中西医理论探讨大肠癌病因病理,从中发现大肠癌病因病理在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大肠癌治疗、预防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大肠癌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