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发展现状及措施

/ 2

无偿献血发展现状及措施

张杰于廉钟利万里科李宏李针

张杰于廉钟利万里科李宏李针钟军(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无偿献血是一项全社会人人参与、奉献爱心、救死扶伤的公益性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回顾成都市无偿献血事业走过的路程,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的10余年间,有近百万市民无私奉献加人到无偿献血的行列。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得以广泛宣传和普及,献血救人的重要意义也被市民普遍认同,工人、干部、学生、士兵等社会各阶层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来,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快速推进了成都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1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

2004年,成都市取消了政府指令性献血计划,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从2004年到2010年的7年间,成都市无偿献血量由23吨上升到50.53吨,无偿献血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占全市总人口数40%多的农村人口的无偿献血量却不足全市总献血量的10%,成为了无偿献血工作的一个大缺口,使无偿献血持续健康发展面临困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0%。由此可见,农村无偿献血存在着广阔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使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地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使无偿献血工作在城乡均衡发展,齐头并进,无偿献血工作才能步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

2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1有利因素

2.1.1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有力领导、大力支持下,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量已从1998年的5%左右,上升到了现在的99%。

2.1.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国家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对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建设等财政投入进行政策倾斜,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无偿献血工作在农村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1.3今年5月,卫生部、红十字总会、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通知》,指明了无偿献血及血液工作的方向。成都市制定了《2011—2015年成都市无偿献血工作推进方案》,副市长签批了关于远郊区(市)县修建献血屋的文件,为成都市下一步的献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不利因素

2.2.1医改以来,随着医疗服务需求大幅度增长,全国的临床用血量也随之以每年10%-15%的速度大幅增长。成都市的临床用血量从2004年的22.9吨上升到了2010年的46.7吨。而献血人数的增长却并未达到这一水平。根据卫生部通报,2011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献血人次分别下降3.64%、4.44%和1.63%,献血量分别下降5.16%、0.21%和4.89%,供血工作面临巨大压力。随着医改的深化,医疗服务将呈现“井喷”趋势,临床用血量的剧增将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新的巨大挑战。

2.2.2采血量的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推进,同时也因献血者单次献血量的提升,从最初的200毫升,到现在的200、300、400毫升并存。2010年300、400毫升献血人数比例为95以上%。献血者单次献血量上已达到一定水平,提升空间不大,要增加采集总量,必须要增加献血人数。无偿献血经过几年快速增长后,已进入平台期,2009至2011三年间献血总量和人数基本持平,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必须采取突破性的措施使无偿献血工作再迈上新台阶。

2.2.3目前血液供应的保障能力主要受血液的来源渠道的影响。无偿献血采取的是以公民个人街头采血车献血和固定采血屋献血为主,其他方式为补充的献血的模式。街头个人随机献血是目前献血的主体,约占总献血人次的65%。街头流动献血受季节、气候、环境、节假日、流动人口等多种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很多,一般不能达到既定的采血目标。

2.2.4《献血法》实施初期,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采取了用血时收取双倍费用,用血后再凭无偿献血证退费的措施。为了切身减轻公民的医疗负担,准备逐步取消双倍血费的收取。如果取消收取用血双倍费,由于血费下降,临床用血面临新的增长点。而相反,由于患者经济压力减轻,一些以退费为献血动机的献血者可能会受影响而推迟献血或不献血,就可能会流失部分潜在的献血者。

2.2.5由于新闻媒体的热点关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在了“显微镜”下,一些工作中的疏忽或失误在现今信息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将有可能被无限放大,从而影响到社会民众对我们的认同,给工作带来困难和压力。再加之“郭美美”、“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等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公众对中国官办公益事业产生了不信任感,无偿献血事业也受到一定影响。

2.2.6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封建的传统观念、意识形态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广大农民接受无偿献血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无偿献血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加之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利于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低,使得城乡无偿献血发展严重失衡。

3相应措施

3.1加强农村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发动工作结合“三下乡”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制作专门针对农村人群的宣传资料和宣传片,力求做到浅显易懂,易于接受,符合农村人群特点。让农民朋友了解献血知识和献血的重要性,了解无偿献血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而且可使自己和家人享受免费用血等优惠待遇。立足于让农民“三知道”:知道有无偿献血义务、知道科学献血无损健康、知道用血权力和范围。

3.2建立健全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网络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固定的无偿献血宣传栏,依托县、乡卫生组织积极推进农村无偿献血。利用流动宣传车定期到乡镇走村串户宣传,将宣传资料发放到乡镇卫生所、室。利用节假日及赶集日设立无偿献血宣传点,定点在农村开展无偿献血周、无偿献血月活动。

3.3将无偿献血工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机结合新的农村合作医疗与无偿献血同属于公益性的医疗服务工作,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互助互济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爱心奉献的新型人际关系,对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健康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如果将农村无偿献血工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机结合起来,则可连动推进,相得益彰。

3.4城市献血并非高枕无忧,城乡献血必须齐头并进2010年我市无偿献血人数为约为15万人,仅占城市总人口数的1.1%,还有很大的潜在城市献血人群需要我们去宣传动员。

3.4.1无偿献血宣传工作采取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采取广告、印宣传资料等形式,还没有完全将识别、教育、动员、招募、筛选、保留和关爱7个环节有机结合。需要将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创新无偿献血宣传模式,完善无偿献血招募策略。

3.4.2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中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及手段。请专家对营销知识进行培训,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中树立市场营销理念,以开发潜在献血者,保留现有献血者,挽回流失献血者,使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3.4.3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树立血站良好社会形象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以引导社会关注无偿献血事业。

3.4.4争取政府支持,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政府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目前无偿献血宣传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知晓率不高的问题。

3.4.5在团市委和局团委的支持和帮助下,继续加强与各高校团委、大型企业团委的联系和合作。

3.4.6目前献血团体人群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占总献血人数的30%多,还有其他社会团体有待我们宣传动员。

3.4.7争取市教委的支持,把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纳入成都市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课程中,使无偿献血教育成为一项常规的、长期的工作,真正做到无偿献血从小抓起。

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无偿献血的城乡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