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脑卒中患者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王超英

(眉山心脑血管病医院四川眉山620010)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5例,按照随机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随访12个月,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脑卒中相关医学知识了解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Ba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利用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良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83-02

脑卒中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主要因不同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循环障碍导致氧供应不足,具有死亡风险高、致残风险高及复发风险高等特点,不仅造成患者本人很痛苦,而且还可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致使其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现已成为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脑卒中的治疗及护理不仅限于院内实际情况,还需要延伸至社区家庭,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促使恢复正常生活质量[1-2]。本次研究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纯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联用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产生的影响。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5~88岁,年龄平均(75.26±5.17)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22例,出血性8例;独居者12例,与他人同居者18例。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4~87岁,年龄平均(74.95±5.69)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30例,出血性15例;独居者19例,与他人同居者2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颅脑CT等检查,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神经病学》(饶明俐主审,吴江、贾建平主编)、于2016年出版的《脑卒中防治系列丛书:脑卒中影像学评估》(高培毅主编),结合临床表现,明确相应诊断;(2)意识清晰,精神系统正常,人格行为正常;(3)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2)年龄不足50岁;(3)依从性较差;(4)传染性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5)其他不适宜参与本次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施行脑卒中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联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方案及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建立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心脑血管科室护士长分别担任小组组长及副组长,由护士自愿参与,并成为小组组员,通过多次讨论、查阅相关文文献,结合院内实际情况,明确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流程、不同环节的责任人,落实岗位责任制。(2)在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负责做好家庭护理及保健相关知识的宣讲及培训工作;安排专人设立病友QQ群、微信群,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嘱咐其定期复诊;管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院内开展的脑卒中康复及自我保健等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同时由组长及副组长负责标准护理操作的示范工作,并邀请第三方视频拍摄及制作团队,将示范视频上传至院内工作平台,便于护理人员通过碎片时间及业余时间学习,提高自我专业素养。(3)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患者病历,与患者、家属交谈,管理小组讨论后制定出院康复计划;管理小组安排专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络,并邀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工作人员共同参加院内培训工作,建立保健网络,全面强化社区保健工作,便于患者就近接受医疗及护理服务。(4)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与患者、家属全面沟通,嘱咐其按照康复计划恢复性训练,并可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对患者康复及锻炼进行远程指导,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对其康复计划进行相应调整。观察组及对照组均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统计患者对脑卒中相关医学知识了解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对相关知识越了解)、Bathel评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施行t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对脑卒中相关医学知识了解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Ba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3.讨论

脑卒中病情复杂、危重,致残风险极高,因此很多患者在稳定生命体征后出现不同种类的后遗症,但由于脑卒中康复时间较长,而且与出院后回归家庭时健康指导不充分、不及时有关,因此需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开展康复指导。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是指全方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前提下,成立医院社会一体化小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院内相应制度,建立脑卒中恢复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督促并指导患者、家属开展家庭康复计划,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对脑卒中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通过医院与社区的联络,邀请社会医务人员参加院内培训工作,有助于全方面提升医院及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促使患者激发起潜能及掌握自我管理技巧,严格按照康复计划完成,从而对患者康复产生积极影响[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施行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出院后随访12个月,均获得随访;观察组对脑卒中相关医学知识了解评分、干预后Ba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脑卒中患者利用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良好,可促使患者掌握相关保健知识,优化康复质量,加速康复进程,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莉莉,饶婷,林正坤,等.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管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296-1300.

[2]杨孟霞.杭州市社区居民脑卒中患者情况及知信行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477-1479.

[3]袁修银,任俊翠,刘畅,等.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91-49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