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影响因素及设计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0
/ 2

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影响因素及设计对策

李特

李特

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朔州高速公路分公司山西朔州036002

摘要:因为山区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进行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时,常常会存在很多设计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对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影响因素及设计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影响因素;设计对策;高速公路;安全;选线;对策

1.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的影响因素

1.1直线因素

如果直线段过长,则驾驶人极易因景观的枯燥、单调而产生疲劳现象,只要出现突显信息,便极易会发生安全事故。此外,因为大多数驾驶人喜欢在长直路段中的车速比较快,则在进入直线路段末段后的曲线部分时,车辆速度还是比较高的。只要高等级公路弯道出现超高偏低现象时,车辆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如车辆倾覆事故等。

1.2平曲线因素

所谓平曲线,就是指弯道,交通事故与平曲线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关系。在公路圆曲线中,因为存在一定的横向力,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车辆的安全行驶。和小半径曲线的事故率相比,大半径曲线具有更高的事故率。

1.3纵坡度因素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在山区高等级公路坡道部分的交通事故率为25%,在丘陵地区坡道部分的交通事故率为18%,在平原地区坡道部分的交通事故率为18%。之所以山区高等级公路在坡道部分具有较高的交通事故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车辆在下坡时,为能够节省油量,驾驶人经常会选择熄火滑行的操作方法,只要发生紧急情况,便会没有时间采取相应有效的应急措施。

1.4线形组合因素

不同线形组合的协调性,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如果线形组合不够协调性,便极易引发多种不同的安全事故与安全隐患。例如,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或者凸形竖曲线的顶部设置断背曲线,将急转弯的平曲线插入凹形竖曲线与凸形竖曲线的底部等。

1.5其他影响因素

(1)山区高等级公路横断面、纵断面、平面等线形设计与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选线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对山区高等级公路进行线形设计时,并未对公路选线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山区高等级公路选线出现互相脱节现象。

(2)在对山区高等级公路制定线形设计方案过程中,并未充分利用与深入研究先进的手段,在未经过全面比选与充分论证之前,便将最终的线性设计方案予以确定。

(3)在对山区高等级公路进行线形设计时,并未积极配合农业的基本建设,造成占多高产田、农田的现象。

(4)在对山区高等级公路进行线形设计时,并未对环境保护给予高度重视,未详细勘测水文地质情况与工程地质情况,没有选用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

2.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的设计对策

2.1直线因素的设计对策

在进行直线设计时,一定要慎用。车辆的行车安全深受直线长度长短的影响。如果直线过长,车辆在长直线上行驶,极易产生疲劳现象,驾驶人会对自身的安全警惕进行放松。如果路线与地形比较适应,有助于对驾驶人视线的诱导,有助于驾驶人心情保持舒畅,有助于驾驶人驾驶安全性的提高。

2.2平曲线因素的设计对策

在山区高等级公路平曲线路段,应确保车辆期望车速的连续性。在某一地点位置处,如果因为环境因素与经济因素,降低设计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为能够对驾驶人提前告知前进方向存在潜在危险,应设置相应的警告设施、警告标线、警告标志等,能够引导驾驶人能够从危险位置安全通过。另外,曲线偏角不宜过小。如果曲线偏角过小,则从视角上来看,曲线实际长度长于曲线视觉长度,导致驾驶人产生一种急转弯的错觉。

在进行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时,应尽量选用缓和曲线,通过运用道路曲线,可以有效提高公路曲线的流畅性。为提高山区高等级公路的安全性,便于驾驶人遵循,宜适量选用缓和曲线设计。通过设计缓和曲线,车辆在离开圆曲线或者进入圆曲线时,能够有效避免对邻近车道的侵入。

2.3竖曲线因素的设计对策

在纵断面设计过程中,竖曲线半径、纵坡、坡长等均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选用大半径的竖曲线、较小的纵坡,可以为驾驶人创造超车机会、提供良好的视距,能够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所以,在进行竖曲线设计时,一定要对连续的短竖曲线设计进行避免,在浅而长凹型竖曲线中,一定要保证道路的横向排水系统。

2.4其他影响因素的设计对策

第一,根据山区的特点,以对地形进行顺应设计,保证线形设计纵面的均衡性、平面的顺适性、横面的合理性,对路堤高度进行有效降低,对山体平衡体系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

第二,根据山区的水文条件与地质条件,以进行线形设计。因为山区地形都比较复杂,在进行线性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和水文、地质方面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进行实地踏勘,以对水文条件与地质条件加深了解,将水文条件与地质条件作为主要依据,在进行线性设计时,一定要对复杂的地质构造带、不良的地质地段进行避开,对地质灾害发生率进行降低。如果山区高等级公路线性一定要经过不良地质地段,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确保有关技术标准的满足,并以此为条件,通过对纵断面变坡点进行充分利用,以对填挖高度进行有效控制,尽量避免大量的开挖。如果在技术标准、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难以有效控制纵坡时,便会出现高填深挖路段,由于在雨水冲击作用下,会形成大规模的新坡面,进而极易引发滑坡、山体崩塌等不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制定多个不同的方案,通过进行综合考虑、分析、比较后,以确定出最佳方案。

第三,在进行线形设计时,一定要对社会环境敏感区、生态区进行有效避开,对农田、水利设施、森林、湿地应尽量进行绕开,对建筑物、通讯设施、电力设施应尽量少拆除。因为山区土地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所以一定要对劣质地、荒坡地、荒山进行充分利用,在达到技术标准的条件下来对填挖进行有效控制,一定要对植被、自然景观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许洋龙,于斌.高速公路立体交叉出入口变速车道长度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9(01)

[2]马永强,蔡春莉.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安全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2)

[3]翟翠红,朱方旭,陈志平,王晓云.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解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

[4]黄建峰.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0)

作者简介

李特,性别:男,山西应县人。出生年月:1979.12.26,毕业院校:2002年长春工程学院,本科,职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