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造的施工现场装配化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绿色建造的施工现场装配化思考

张学鲁

泰安联众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推进施工现场装配化应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应秉承绿色建造理念,坚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方向,以施工现场装配化为抓手,群策群力,从现在做起,注重技术研究,注重协同推进,促进建筑业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实现建筑产业的快速转型,为建筑产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做出积极努力,为促进建筑产业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迎接建筑产业的更加灿烂的辉煌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装配化;绿色建造;前提条件;推进建议

1.施工现场装配化与绿色建造

1.1施工现场装配化

施工现场装配化就是把通过工业化方法在工厂制造的工业产品(构件、配件、部件),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化、信息化等工程技术手段,按不同要求进行组合和安装,建成特定建筑产品的一种建造方式。施工现场装配化的“装配化”,绝非单一装配式建筑的简单要求,它对整体的构配件生产的配套体系和现场装配率均有较高要求。施工现场实现装配化要求,至少应包括并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临建设施装配化—将保证施工和管理的进行而建造的简易设施在工厂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使用,是施工现场装配化的重要方面。

结构构件装配化—将在工厂预制好的建筑主体结构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安装以形成建筑主体的过程,是施工现场装配化的主体部分。

配件安装整体化—先将建筑的某些配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如厨房、卫生间等)后,再在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上。

现场施工机械化—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与工程状况相适应的组合机具,用以减轻或解放人工劳动,完成人力所难以完成的装配安装任务。

现场管理信息化—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在施工现场实行科学化组织管理,包括构配件定位信息化、结构组装信息化、流程协同信息化等。

操作人员专业化—装配化施工需要专业化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一般的建筑工人无法满足要求,不能保证装配化施工质量。

1.2装配化实施的前提条件

首先,设计工作的标准化,装配化的建筑为了实现工业化生产,设计单位就需要保证相关构件具备标准的模型,按照模型进行施工。并且能够保证在生产相关构件时,能够按照标准顺序进行生产,确保构件的质量;其次,构件的生产单位需要做好对生产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能够按照质量要求生产出相关的构件。生产厂家需要做好对标准构件模型的收集工作,确保生产出多样化的构件;最后,构配件的生产需要保证相关构件能够正常连接在一起,保证生产质量。建筑构件在生产时,需要突出一个城市的特色,生产单位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融入本城市的特色,生产出属于本城市的建筑构件。

1.3与绿色建造的关系

绿色建造是在工程建造过程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施工要求,生产绿色建筑产品的工程活动。其包含工程立项绿色策划、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三个阶段,解决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工程立项绿色策划解决的是建筑工程绿色建造总体规划问题;绿色设计重点解决绿色建筑实现问题,为绿色施工提供一定支持;绿色施工重点强调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解决大环境保护问题,同时也可为绿色建筑增色。以往的施工主要是以现场现浇等方式进行,在施工时会造成大量施工材料的浪费,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施工现场装配式就是为了实现绿色建造,装配化的过程就是将施工过程由室外转移到室内,提前将相关构件生产出来,搬运到现场进行拼装。整个过程中,合理的使用了各类资源,也减小了对施工现场的影响。在施工现场不一定要实现绿色建造,但是需要加大对细节的掌控,主要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正常开展,正常施工。

2.发展中需要强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2.1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整体抗震性能

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其抗震性能,那么在对预制构件尽心设计和研究的时候,需要加大对抗震能力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需要以科学实现为主,在试验过程中修补问题。每经过一次试验,就必须进行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保留优点。研发出具有抗震性能的构件,需要及时编制施工规范,确保相关构件正常的安装,并且能够正常发挥其抗震作用。

2.2装配化技术研究不成熟

我国装配化施工由于长期搁置,预制装配化施工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目前预制外墙除结构设计技术初步形成解决方法外,外墙节点本身的热工性能,防水性能、新老混凝土交接处收缩裂缝等问题并未很好解决;在结构设计方面我国沿用的细钢筋配制方法,造成钢筋密集,特别是节点钢筋准确就位困难,对混凝土防裂与抗震反而存在诸多不利。

2.3外围护结构基于热工性能、混凝土收缩及防水的综合技术研究预制

外围护结构在节点处往往存在“冷桥”和其他热工性能方面的缺陷,是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节能性能重要因素,新老混凝土在节点连接处时常出现的微细裂缝(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和碳化收缩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广泛推广。外墙在节点处的防渗水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外围护结构的节点受力性能与混凝土收缩性能、热工性能和防水性能等跨学科的综合技术研究还远远不够。

2.4现场施工装配化配套政策及法规研究

绿色建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和升级,相关企业需要加大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尽可能满足发展需要,处理好其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近几年,国家为了规范建筑市场,不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施工单位或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加强研究,积极做出调整,以求适应发展。

2.5基于绿色建造的现场施工装配化配套政策及法规研究

绿色建造涵盖工程项目策划、设计和施工整个生成阶段。培育和发展一体化绿色建造体制机制,有利于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业化、设备管道集成化等为前提的施工现场装配化的推进。因此,研究和审视现行不合理的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加强基于绿色建造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体制研究,强化基于绿色化发展导向的激励机制研究,是当前急需启动的重大研究课题。

2.6现行标准存在不完善

现行装配化施工规范由于仓促形成,尚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对预制装配体系的诸多规定,造成同一工程现浇与预制体系并存,其结果是两个体系同时投入,施工更加麻烦,成本增加更多,实质是限制了施工现场装配化的发展。

3.推进施工现场装配化的建议

推进施工现场装配化符合建筑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应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出发,重点突破,强化激励,科学布局,全面推进,力求在3—5年内取得重大进展。为此,建议如下。

施工现场装配化是系统工程,应从顶层进行科学、系统、全面部署,扎实稳步推进,防止盲目性。

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和激励机制,加快施工现场装配化的推进和实施。

基于绿色建造,开展跨学科研究,形成符合装配化综合要求的结构体系。

坚持精细制造原则,高端切入,做好配套产业和产品的开发;重视构配件自动化流水线成套设备的研制,培育现代化新产业,保障装配化协调发展。

4.结束语

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加大对绿色理念的应用,建筑工业化发展也会成为一种潮流,因此需要对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做好预测工作,完善标准制度下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龙.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住宅质量监控体系探讨[D].聊城大学,2014.

[2]陈晓灵.KK园林景观工程公司高管激励体系设计[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杨文武.城市深基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4]李伟.地铁工程绿色施工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