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阿布都艾尼·买买提明

阿布都艾尼·买买提明(伽师县巴仁镇第一小学新疆伽师8443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来自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不断地开发,并最终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如何让教学任务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063-01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做法,谈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应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儿童进入这样的情境中,能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讲解《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我让学生看书,回忆、讨论计算机的组成并想象各硬件的样子。学生听后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干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我亲自打开电脑,让学生猜测各部件的名称。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导入新课。最后,使学生明白,电脑只不过是一块块硬件的组合,电脑配件的安装并不复杂。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光盘、硬盘、内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消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这样,教师就把学生带入了一种学习、探索习题的情境中,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求通而未得,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教师在设置好“境”后,就应该牵引学生的“情”,充分解放学生,让其发展。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仔细观察,不断发现。探索新领域,研究新事物;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知识与技能上的交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构筑新意;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手脑并用”,“教学合一”。

二、任务驱动,推动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设计要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应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使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实际任务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探索。如在教学PowerPoint“插入背景、声音”一课时,把教学任务融入一张音乐贺卡中。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着分析贺卡的结构:哪些部分用艺术字,哪些部分用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贴画,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图画: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选图形;哪些地方须进一步地完善,在电脑中的音乐、背景该如何放到贺卡中来。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时,讲解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讲时以点拨为主,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和审美观点。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获取知识。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爱好是探求知识熟悉事物的推动力。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对某一问题的关注上升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突出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地方。

如在上“因特网上信息搜索”这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各自对“艾滋病”的各种知识所产生的种种疑问,独立自立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因特网上对产生的疑问进行检索,从而解决问题,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信息素养。

四、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中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受到相当的重视,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形式,形成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学生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呢?

首先,合理分组。就是把学生从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组,选好组长。组长要选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担任,这一点是关键。其次,要选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如《网络与道德》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效果会更好一些。在这一课教学时,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先让学生分组就“网络与道德”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谈起网络,不同层次的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学生眼里的网络世界和成人的是不相同的。这就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话题。最后,我联系实际举了一些案例,如学生的网友约会,少年黑客,网吧里的案件,等等,把这些案例解剖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同学理解《全国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堂课。我们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否匹配,是否有更适合的方式。

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创造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l]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李华中.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