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气候条件的农业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黔西南气候条件的农业评价

徐瑞龙

徐瑞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科系,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气候条件有最密切的联系。在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所有主要自然因素中,气候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在分析与评价一个地区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时,必须把气候条件的评价放到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黔西南;气候;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S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

气候条件的农业评价,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具体气候条件的分析研究,明确该地区气候特点、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科学地评价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并为确定农业发展方向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气候条件的评价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对各项气候因子(光、热、水等)进行具体分析。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处云贵高原南部,东西长210千米,南北宽177千米,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其中喀斯特地形地貌占71.5%,丘陵占20.5%,平坝占7.2%,村庄、河流占0.8%,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面积16805平方千米,人口332万,其中少数民族约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33个民族。1982年撤兴义地区,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兴义市和普安、晴隆、兴仁、贞丰、安龙、册亨、望谟7个县以及顶效开发区,共有130个乡镇、2122个村。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云南省,州人民政府驻兴义市。

黔西南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4.0~19.0℃,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北盘江、马岭河纵贯州境。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为贵州主要林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煤、金、锑、铝、铁、汞、磷、冰洲石、大理石、石膏、火硝、水晶、石英砂等几十种。经济以农业为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籽、豆类、棉花、甘蔗、油桐、烟草、茶叶、柑橘等。有采矿、制糖、建材、陶瓷等工业。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对黔西南主要的气候要素逐一进行评价。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既是其他气候要素得以形成的基础,与农业生产亦有多方面的直接影响。

黔西南州具有太阳辐射充足、日照时间长、光合潜力大的特点,境内大部分地区年辐射总量在4100~46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足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374~1616小时之间,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31%~37%之间(表1),有利于地温的提高,形成对作物生产有利的微气候,这是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利条件,对作物、牧草、果树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利。

表1兴义市气候资料

由此可见,黔西南州的光合生产潜力是比较大的,但目前我州产潜比仅为20%左右,光能利用率仅为5%左右,所以,我州农业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热量:黔西南因处亚热带,热量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4~19℃之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形成冬季少严寒天气,夏季少酷暑天气的气候特点;同时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也小,日较差在8~10℃之间,有利于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热量资源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表2)。

表2黔西南温度统计资料

据统计,黔西南州7月平均气温为21~27℃,1月平均气温为4~11℃,极端最高气温在31.7~37.7℃,极端最低气温在-6.2~-2.3℃,≥0℃积温4800~7100℃,≥10℃积温4800~6400℃,无霜期250~340天。

黔西南州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种植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潜力,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果林的生长。

降水:黔西南降水量在1100~1500mm之间,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年际变化及季节分配差额大。北部以晴隆为例,年降水量为1560mm,全年降水量夏季(6~8月)过半,占53.3%,春季(3~5月)为19.6%,冬季(12月2月)最小,为6.2%;中部以兴仁为例,年降水量为1340~1500mm,全年降水量夏季(6~8月)占52.6~55.1%,春季(3~5月)为17.1~19.9%,冬季(12月~2月)最小,为5.2~5.6%;南部以册亨为例,年降水量为1290mm,全年降水量夏季(6~8月)占50.8%,春季(3~5月)为23.5%,冬季(12月~2月)最小,为5.0%。

全州相对湿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越往南空气越干燥。夏季为相对湿度的高值期,冬季为相对湿度的低值期。

春旱:在冬春季,由于西北高东南低的特殊地形,使境内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3℃左右,加之发展旺盛的热低压,常出现高温少雨大风天气,相对湿度通常小于15%。据多年降水资料统计,黔西南发生春旱的频率在90%以上,平均6年左右出现1次重旱,3年出现1次中旱,在中、重旱年中,冬春旱的频率为34%。

农业评价:黔西南州光照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有发展农林牧业的优越条件。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我州农业生产结构、耕作制度、规划布局等。

种植业广泛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低缓丘陵等广大地区,可分为温热一年三熟农业区、温暖一年两(三)熟混作农业区、温和一年两熟农业区和温凉一年一(两)熟混作农业区。

东部、南部的册亨、贞丰和望谟及南北盘江流域,热量丰富,可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可发展甘蔗等经济作物;中东部广大地区除水稻、玉米外,可以发展烤烟、甘蔗、板栗、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北部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少,可以发展对热量要求不是很高的牧草,从而大力发展畜牧业。

参考文献:

[1]周淑贞,张如一,张超.《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第二版.

[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贵州省地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3]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农业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4]《中国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第二版.

[5]陈才.《世界经济地理》(参考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