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研究

蔡淑珠

东莞市长安文化站

摘要:政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就是公共文化管理,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在政府职能中,文化管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明显,要想使我国政府文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就需要不断完善当前的管理形式,从而使其能够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文章主要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创新进行相关研究供参考。

关键词:政府公共文化,职能,创新,研究

对政府来说,向人民提供文化服务、保障人民文化权利且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不单单需要向人民直接提供文化服务,同时还要使人民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要想使人民的文化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就要求政府了解人民对文化的诉求,并将自身的文化职能合理转变,同时再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职能创新的经验以及理论上,创新我国的文化服务。

1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要求

1.1经济体制改革

从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起,就提出了“所有政治变革以及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不应只存在于人的头脑当中,而是需要从交换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的变更当中找寻。”我国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社会改革,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并不断扩向文化以及政治领域[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的行为方式受到市场主体对抗的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不断分化衍生出利益不同的经济主体,它们象征着利益不同的各阶层,且利益需求不同。同等利益的人们会逐步形成阶层或是利益集团,这就造成社会阶层以及结构再次重构。利益阶层于集团的不同会在政治文化领域反映出其诉求,经过文化要求以及政治表达实现。要想将各利益集团的文化、政治利益要求进行合理调整就需要政府适当变革文化管理方式。

1.2社会转型现实要求

自我国改革开放起,社会结构发生的转变是我国社会最大的变化,它的关键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那么针对社会分化进行社会整合,就应当采取不同的手段,结合社会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构成要素和相应功能为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我国社会加快一体化的发展。社会文化与转型期的文化发展中关键内容就是社会结构的整合与不断分化。社会异质性程度受社会结构的影响,越是复杂的社会结构,其异质性程度就越高,社会的整合与分化频率就更快。那么这就需要政府加强文化整合能力,并不断提升该能力,从而在我国不断转型的社会中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1.3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从我国人们经济收入来看,人们的收入分配类型各不相同,那么所产生的收入来源也不同,这就很容易导致群体利益分化。从前单一结构的文化受到多元化生活以及多样化主体的影响,从而更加异质化发展,由于人们的经济水平不同,造成人们的矛盾越来越多,尤其是有关利益的矛盾,另外人们的意识形态、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也发生一定的改变。要想各种利益阶层以及利益集团的需求得以平衡,就需要政府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从而将多方面的矛盾进行化解,同时还应利用文化的教化,创新文化并指引思想观念以及社会价值的发展方向,从而使人民判断性以及思想觉悟提高,要想这些内容得以实现,就需要转变政府公共文化职能。

1.4国际动因是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也进一步全球化推进。人类文化生活社会化的标志就是文化全球化,其不但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界限,更能够使文字、艺术以及语言等要素在全球传播,体现了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所以政府需要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进行不断创新研究,合理借鉴国外文化,并保护本国文化[2]。

2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

2.1文化服务方向应坚持以人为本

一般来说,以人为本的文化服务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公众性。全体公众为文化的供给对象,在建设文化设施的过程中,应按照各类人民的需求,使文化的发展能够具有参与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第二,均等性。在文化事务中,每个人的机会都应是平等的。所有人都应获得平等的参与和创造的条件,特别是需要注重对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文化权,使任何阶级的人民都能够具有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3]。第三,层次性,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要顾及到社会中各个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并将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关系处理到位,从而带给人民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从而能够使不同群体都能够享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以及文化产品。

2.2以文化为本的方向

要求党的管理的执政理念以及意识形态做出一些转变,从而使政府文化的执政能力提升。根据文化生产力理论,文化的意识形态与特性是不同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文化的经营性以及公益性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类显著的区分能够将文化管理政策的制度性以及文化管理意识充分表现出来,文化转型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理论创新的基础为文化生产力理论。倘若无法在大众文化产业、党管理意识形态、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以及国家文化管理目的发展中的理论有较大突破,那么就无法给我国整体文化转型以及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带来法律上的依据。假若无法根据文化生产力理论需求,彻底改革使文化传统文化习惯以及文化生产力受到制约的形式,并改革现有对我国文化生产力解放制度产生严重阻碍的行为,否则我国的文化转型与变革就很难完成。目前,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伴随着文化冲突加大以及社会变革剧烈的情况,公共文化正发生着由价值理念逐渐转变为管理模式的变化,以人为本不但能够对人民文化权利的价值理念给予尊重,同时还能够推动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变革。

2.3以均衡发展的方向

对于我国公共文化的发展,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平衡关系。而文化活动的形式,与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发展关系密不可分,并引导文化发展方向,但由于我国人民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具有较高经济收入的人民才能够享受高雅的文化服务。从另一角度而言,要想将此类文化建设完善,则需要有高投资。那么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共财政上给予帮助,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就是用收入低人群所缴纳的税金向收入高人群给予文化服务的情况,要想防止这种不平等情况的出现,那么就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文化战略,并科学地规划文化发展方向,按照该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水平进行改革创新,禁止因利益而盲目发展。将特殊群体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给予保障,可应用多种形式,如政府补贴以及采购等。并将服务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从而使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残疾者以及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满足[4-5]。要根据不同阶层的人民需要,建设与其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另外不断提升高端文化活动的建设与投资,从而尽可能地使我国文化服务能够公平发展。

3结语

政府公共文化职能等同于政治职能、社会职能以及经济职能,各地区政府都有责任去管理、维护以及发展本国文化,并且推动文化发展。另外,政府和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一个关键地位,那就是贯彻党的文化指导思想。当前我国不少学者对政府职能的转变研究通常是注重政府社会职能以及经济职能的转变,而过少地关注政府文化职能,望今后政府能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创新及研究,从而推动我国文化服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丹洁.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J].青年科学月刊,2014(2):113-113.

[2]杨杰.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创新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2.

[3]刘晨曦.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4]周飞然,张宇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博览,2016(9):56-57.

[5]朱晓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神州民俗,2016(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