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

刘元强

山东长兴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山东271200

摘要: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会导致桥梁垮塌。混凝土开裂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其实,如果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为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对混凝土桥梁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便施工中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裂缝;原因;措施

1.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1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原因

1.1.1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也容易产生各种裂缝。一是混凝土保护层过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二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他荷载裂缝的起源点。三是混凝土浇筑过快,容易发生塑性收缩裂缝。四是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容易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1]。

1.2非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原因

1.2.1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容易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因水泥生产中原料未烧透,成品中残留游离的氧化钙、氧化镁,其含量超标。氧化钙、氧化镁在凝结过程中水化速度很慢,在水泥结硬后仍然继续起水化作用,可引起已硬化的水泥石内部产生张力,严重者使混凝土开裂或崩溃。水泥出厂时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当水泥中碱性氧化物含量较高(超过0.6%),同时又使用含有碱活性的砂、石骨料,可能导致碱骨料反应,引起混凝土开裂砂石的粒径、级配、杂质含量、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如果使用超出规定的特细砂,后果更严重。砂石中云母的含量较高,将削弱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力,降低混凝土强度。

1.2.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裂缝的走向一般无规律性,深层或贯穿裂缝的走向一般与主筋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热细冷宽。表面温度裂缝出现在现浇混凝土1~2天之间,深层温度裂缝与贯穿温度裂缝常出现在现浇混凝土21天后。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等。

1.2.3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与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锈蚀,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沿海地区或其它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尤其应慎重。

2.预防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2.1预防施工质量引起裂缝的措施

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控制裂缝有很大的关系。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除控制一次浇筑厚度外,分层位置即水平施工缝留设位置也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说,因尽量留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混凝土砼的受压区,确定浇筑时间的原则应尽量避开炎热天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日子。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砼入模温度。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2.2预防荷载产生裂缝的措施

在施工阶段,不要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在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情况下,不要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要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另外还要对结构做施工机具振动等条件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斜裂缝一旦出现,就应加强观察。如裂缝发展缓慢并限制在受拉区,裂缝宽度在限值以内,此时还允许;但如裂缝不断发展或者裂缝已接近受压区,则不论其宽度和长度如何都应及时予以必要的加固处理,不得随意在桥梁结构中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避免桥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而引起的裂缝[2]。

2.3施工材料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对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碎石、水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实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4温度的控制

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3]。

3.结语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控制好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的施工管理,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及处理应对措施,根据现场条件,材料特点,气温等多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宗智.浅谈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原因与防治[J].科技风,2010(3).

[2]顾庆.桥梁施工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的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5).

[3]吴志农.浅谈桥梁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