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下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下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于大淼

于大淼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下(长约8厘米)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对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皆为新鲜骨折。22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患者行单纯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手术均在术前设计切口下顺利进行,术后患者随访4-6年,平均3.0年,临床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下(长约8厘米)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小切口;关节置换;髋关节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70.0岁,手术时间:入院后2-3天。

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患侧卧位,患肢抬高、倾斜。以大转子尖为解剖标志,近端指向前后骼棘连线中点,远端沿大腿长轴中线,长约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为避免术后皮缘坏死拉钩要维持适宜张力不要反复错动在操作间隙应间断放松拉钩避免不必要的组织牵拉严格保护坐骨神经,切开梨状肌和联合腱,股方肌,暴露出关节囊,切开并除去关节囊,后脱位髋关节,在小转子上1.0cm处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休整残余关节囊,髋臼挫打磨髋臼软骨面,置入髋臼杯,呈外展45度,前倾20度。将患肢屈曲,内收、内旋,,抬高股骨近端并保护近端切口,开槽扩髓至合适大小。股骨头,复位髋关节,检查下肢长度、臀中肌张力,髋关节活动和稳定性,满意后再装上髋臼内衬和股骨假体。复位髋关节,止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后1天开始行踝、膝功能锻炼,2天后半卧位,3天后学步车站立,行走,终生内不盘腿,不侧卧,坐便。本组采用小切口全髋置换均达到良好的疗效,超过预期。

2结果:采用后外侧切口平均手术时间80min,手术切口为8.0cm,术中出血量为500mL左右,术后24h引流量为200mL左右,随访4-6年,平均5年,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均得分95分以上为优。

3讨论

我们知道,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很高,尤其是年龄偏高患者因为骨折后因长期卧床导致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超过百分之五十,需要尽早手术,越早手术,其积极意义越大。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开展已较为普及,技术更新较快,可以很快缓解股骨颈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早期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传统手术切口过长,创伤较大,对老年患者术后影响大,手术风险大。微创小切口与传统置换术相比较优势明显:①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小、恢复快;②出血量少;③离床下地行走时间早,康复快。由于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要求高,手术医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关节置换经验,开展手术早期应在保证手术完全达到常规手术规格及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微创的理念切口逐渐由大到小手术依赖于专用的器械整个手术流程需要手术团队的协调运转包括详细的术前计划护理计划康复计划麻醉计划放射评估出院计划随访安排患者的宣教等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安全地完成患者的治疗。

文献认为[1-2]并非如此,指出与常规比较小切口手术出血住院时间并不减少同时患者的步态恢复亦未提前术中可能出现假体植入位置不良等,术者解剖清晰,切口位置选择恰当,有效显露。

术前均请麻醉师、内科医师会诊协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我们对术中、术后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本组全部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减少了因半髋置换后带来的骨与金属相关节引起的疼痛,避免髋臼磨损,同时采用全髋置换恢复了患者以前的关节活动度,无需骨折愈合时问及患肢制动时间,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因为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的最积极方法,本组内科合并症在早床活动及有效治疗下内科疾病下得到较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先龙何耀华王畸等后路小切口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中华创伤杂志2005.21(8):591-594

[2]陈光兴古凌杨柳等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2(3):25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