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常用软件在要素编辑方面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地图制图常用软件在要素编辑方面的对比分析

徐培培

广东省地图院广东广州510075

摘要:该文以地图制图中常用到的ArcGIS10.1AdobeIllustratorCS6FreeHand10.0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者在地图制图中的点、线、面要素处理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地图工作者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制图软件。

关键词:地图制图ArcGISAdobeIllustratorFreeHand

引言

目前地图制图软件的软件有很多,主要包括GIS软件和图形绘制软件,常见的GIS软件有ArcGIS、MapGIS等,图形绘制软件有AdobeIllustrator(下文简称AI)、FreeHand(下文简称FH)等,两类软件各有优势,其中GIS软件则擅长于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如:ArcGIS软件在地图制图方面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符号库技术、符号系统、标注、制图表达等[1]。而图形绘制软件则以“所见即所得”的图文创意功能而著称,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成图效果。

地图的内容一般由数学要素、地理要素(或主题要素)、辅助要素构成,在地图制图编辑环节主要是对地理要素的编辑整理,而地理要素的编辑则是对组成地图的点、线、面三要素的编辑,地图编绘中对于点线面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的转换、筛选、绘制、编辑等方面,在满足地图制图相关规范的情况下,不同的地图设计软件对相同的设计效果,具体的操作和技巧也不尽相同;同时,每个软件都有自身特有的优势,所以在不同地图类型编制过程中选对的制图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AdobeIllustrator(CS6)、FreeHand10.0、ArcGIS10.1软件入手,重点分析三者在对点、线、面要素编辑的各自特点和不同,为广大地图制作者在选择地图制作软件时提供重要参考。

1地理要素编辑内容

地图的地理要素一般是由点、线、面三要素按照一定的制图规范组成而成。点状要素主要表示了地图中的重要兴趣点或不依比例尺要素。地图中的线状要素是形成地图图面的基本结构骨架,通常情况下,在地图各类要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线状要素符号除了表示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理要素外,也常用来表示行政区边界、湖泊水岸等面状要素的轮廓线,还可以用于表示流线、锋面等专题对象[2]。地图中的面状要素主要是奠定了地图的基本基调和用于表示成面状分布的要素,如:居民地、公园绿地、主要道路等。

地图编制的很多原始数据是从已有的兴趣点(POI)、DLG数据或通过扫描生成的栅格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往往不能够直接进行地图的制作,需要进行数据编辑整理和矢量化工作。常见的点状要素编辑主要有新增、删除、移动、复制、替换等操作;地图线状要素本质上主要体现为封闭或不封闭的折线段、平滑曲线或其他组合线条等类型,FH和AI可以使用“贝塞尔曲线”和普通“钢笔”工具,而ArcGIS中并没灵活好用的曲线编辑工具。ArcGIS中的线状要素通常由“折线工具”或“多边形工具绘制”绘制而成,线条节点为尖突的不可导性质,而所谓曲线路径只是通过使节点的数目足够多来增强视觉上的平滑感。地图的面状要素编辑主要包含对面要素的增删、边缘修饰、面要素“打洞”等操作。

2点状要素的编辑

2.1点状要素的增删

在地图编辑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点状要素进行必要的增加和删除,比如:在点状要素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方,需要根据点状要素的权重进行删减;在整理地图调绘成果时,通常需要对新增的要素点进行增添。ArcGIS中对于新增要素,在编辑状态下,在“创建要素栏”选择需要创建的图层,然后在数据编辑页面对应的位置单击即可。Freehand和AI并没有单独的点要素编辑,而是通过路径与填充组成点要素符号样式(点、线、面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而成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点符号)。FH和AI以对已有的点状符号进行复制和删除来实现点要素的增删操作;对于要素替换方面,FH和AI虽不能像ArcGIS通过属性查找替换点要素,但提供了“查找替换”工具。其原理是根据点状要素的颜色或路径形状等属性特征进行筛选指定的要素群,然后对其进行整体选择或替换。对于点要素的常见操作对比可见表一。

表一点要素编辑比较

3线状要素的编辑

3.1结束当前线段编辑

在地图绘制过程中,通常要连续绘制多条线段,其中在结束当前线段绘制后开始新的线段绘制时,不同软件则有不同的操作逻辑,且工作效率也不近相同。FH和AI可以通过切换当前的绘制工具来实现,即绘制完成一条曲线时,选择其他任何一种工具,然后再重新选择“钢笔工具”即可开始另一条线段的绘制;FH和ArcGIS则可以选择双击线条最后一个节点来完成此线段的编绘。但在大量线段需要数字化时,ArcGIS和FH的双击结束本条线段的编辑在效率上具有一定优势。为提高效率,AI在线段绘制时可按住Ctrl键的前提下可直接开始另一条线段的绘制。

3.2线要素的二次编辑

在地图编绘过程中,常遇到线状要素需要更新,或不方便一次完成绘制等情况,则需要对线状要素进行二次编辑,如延长、闭合、打断等。对于已经完成要素的节点进行编辑时,三个软件都支持双击要素然后要素节点进行拖拽、删除、新增等操作。

ArcGIS在对线段进行二次编辑的时,可双击目标要素,然后选择选择“编辑折点”对话框中的“延续要素工具”即可对要素进行延长。可右击选择“翻转”改变要素延长方向。AI在进行线段的延长操作时,在选中目标要素时使用“钢笔工具”,将“钢笔工具”的笔尖移动到线段的其中一个需要延长的端点,当钢笔工具右下角变成‘/’时,点击该端点即可开始对此线段的进一步编绘。FH也可使用类似的方法对线段进行二次编绘。对于线段的二次延长编绘,虽然FH和AI可以通过钢笔工具直接对线段进行二次编绘,但是若两个端点距离非常近甚至完全重合时,则难将其区分开;ArcGIS则在选择编辑端点相对清晰,但在转换编辑端点操作时则显得相对复杂。

3.3线段的分割和合并

在地图编绘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已有线段进行分割和合并操作,AI在选择“剪刀工具”,然后使用快捷键“C”,将鼠标移动到待分割的线段的分割点上单击即可分割完成。FH在选择待分割的线段的前提下,选择“小刀工具”,点击或划过线段即可完成线段的分割。ArcGIS在开始编辑阶段选定待分割的线段后可以使用“分割工具”在待分割处点击即可完成线段分割。在分割线段方面FH和ArcGIS都需事先选定好目标线段,AI则可使用快键对任意线段进行切割,在批量操作上就有效率优势。在具有相同端点的两个线段合并时,AI和FH可通过选定重合端点或整条线段后使用快捷键“Ctrl+J”即可完成两个线段的合并。ArcGIS则是选择准备合并的两条线段,然后选择编辑栏中的合并按钮后,即可完成线段合并。AI和FH使用快捷键对线段剪辑合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而ArcGIS则保留了线段的属性信息。对于线段的其他操作对比可参考表二。

表二线要素编辑比较

4.1面要素的切割

AI和FH对于面要素的分割操作与线要素的分割方法基本相同,切割完后原本闭合的线段失去闭合条件,则失去原本的填充色和其他样式,只有完成面要素的闭合才能对面要素的填充和笔触编辑。ArcGIS在开始编辑状态,选中待分割面要素,使用“剪切面工具”绘制一条横穿面要素的直线即可完成面要素的分割,且面要素的填充、笔触和属性都能够得到保留。

4.2面要素的“挖洞”

在地图制图中经常会用到面要素中间挖取空洞的编绘操作,如:面状水系中的孤岛、环状建筑物等。AI和FH对于面状要素挖洞操作相对比较复杂,下面以AI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具体操作步骤,首先在需要挖取操作面要素B上绘制需要挖取的面要素A,然后使用快捷键“CTRL+SHIFT+F9”调出路径查找器窗口,然后同时选中A、B要素,选择路径查找器窗口中的“减去顶层”按钮,即可完成挖洞操作。ArcGIS在实现“挖洞”操作时,只需要选中B要素点击编辑菜单中的“裁切”功能键,然后删除B要素即可完成“挖洞”操作。

5结语

AI和FH和ArcGIS都能很好的完成各类地图编绘工作,并能够制作出视觉良好的地图。AI和FH作为传统的绘图软件则以“所见即所得”的图文创意功能,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成图效果,并且具有强大好用的“贝塞尔曲线”和“钢笔工具”,再结合丰富的快捷键功能,可以很大的提高地图编绘的效率。FH相较于AI在于软件界面上具有更加简洁和更为直观的操作逻辑。AI则得益于持续的更新与完善,具有更为强大的功能和软件兼容性。大多数情况下AI和FH能实现的地图效果,在ArcGIS中往往也能实现,可能操作更为简单,ArcGIS在的属性筛选和空间分析方面则具有绝对优势。通过本文对比可知,三者软件在地图编绘中的点、线、面要素编辑上各有长短,地图制作者可根据软件的各自特点、编辑效率和使用习惯来选择适合自身的制图软件。

参考文献

[1]黎丹.应用ArcGIS制图的关键技术与实例[J].建材与装饰,2017(14):234-235.

[2]朱卓娃,邓世军,邢炜光.不同制图软件线状要素编绘和线状符号库建立对比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