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动脉栓塞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子宫腺肌病的动脉栓塞治疗分析

阮力华

阮力华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绥化1515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对选取20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采取动脉栓塞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症状完全消失18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变化不明显1例。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使子宫体积缩小,腺肌病病灶缩小和坏死,增厚的子宫壁变薄,痛经、月经增多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具有良好的疗效,少数病例症状改善不显著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动脉栓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23-02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较常见的良性疾病,在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检出率为4%~60%。大体病理剖面显示子宫肌层纤维增生呈编织样结构,腺肌病病灶周围肌纤维增生呈结节状,无包膜,结节内为小囊腔或裂隙,囊腔内紫红色陈旧性积血。子宫动脉栓塞能使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缺血坏死,病灶被吸收,对病灶周围的肌层刺激消失,子宫肌层、内膜血供减少,发生萎缩,子宫体积缩小,病灶部位形成的囊腔被挤压闭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20例的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0例,经妇科检查、阴道彩超及超声监视下宫腔内双氧水注射明确诊断。年龄30~47岁,痛经史1~7年,月经量增多1~6年。重度贫血2例,中度贫血9例,轻度贫血9例。主要表现为尿频、大便困难等,子宫体积(325±132)cm3,肌瘤体积(155±13)cm3.肌瘤直径>4cm。

1.2方法

采用股动脉入路,双侧子宫动脉选择插管,先行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子宫动脉分布,子宫染色情况及异位内膜结节的位置。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动脉造影表现无特异性,一般表现为双侧子宫动脉增粗、迂曲,一侧为主,实质期子宫染色范围增大,子宫体染色范围内可见椭圆形、不规则充盈缺损区。子宫腺肌病的栓塞材料有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碘油——平阳霉素乳剂和PVA颗粒,均需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以子宫动脉分支闭塞,而主干保留为原则。尽量避免栓塞剂进入卵巢支和阴道支,特别是用碘油乳剂时,以防止卵巢功能受损和阴道溃疡。栓塞前经导管注射抗生素和利多卡因对预防术后感染和减轻疼痛有一定帮助。治疗结束常规给予抗生素3~5天及对症处理,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改变。

1.3疗效标准

显效(动脉栓塞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肌瘤体积缩小≥50%);有效(月经量明显减少,但肌瘤体积缩小20%~50%);无效(月经量减少不明显,肌瘤体积缩小<20%)。

2.结果

经治疗肌瘤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压迫症状消失,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1例。

3.讨论

子宫腺肌病临床以痛经为典型表现,为月经前或月经期下腹部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月经结束后腹痛减轻。痛经与内膜岛充血,水肿、出血,小囊腔内压力增加,刺激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相关。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也是主要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内膜浸润影响肌层正常收缩止血功能所至。临床体征包括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宫壁增厚,于宫体肌壁间局灶性囊实性团块,无明显包膜,内回声不均,可见多囊性低回声暗区和强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示病灶内低流速的花色血流,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较大,平均达0.8。

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实质是正常子宫内膜(一般为基底层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内膜具有正常内膜相似的增殖周期,需要子宫动脉供血。腺肌病病灶增生、水肿、出血是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因而消除异位内膜是治疗该疾病的根本目标。子宫腺肌病病灶位于肌层,可呈局限性和弥漫性,一般为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病变无包膜,手术无法剥离,所以除非行子宫切除术才能彻底消除病灶。但子宫切除的创伤、器官丢失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寻求既能保留子宫,又能消灭病灶的方法是临床面临的难题。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已取得了肯定疗效,肌瘤组织坏死而正常子宫、卵巢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将此方法应用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临床实践证明,子宫动脉栓塞能使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缺血坏死,病灶被吸收,对病灶周围的肌层刺激消失,子宫肌层、内膜血供减少,发生萎缩,子宫体积缩小,病灶部位形成的囊腔被挤压闭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是一种令人鼓舞的新方法。

凡是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经过3个月以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面临进一步治疗或需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切除术等均可作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由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尚处于初步临床应用阶段,所以适应证的选择以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而必须行子宫切除的病例最为稳妥。年轻未生育患者不作为禁忌证,如症状严重,其他方法无效时仍可考虑采用该方法。

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为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以消除症状,但在行子宫次全切除时应考虑切缘及残留部分有无腺肌病,并对切缘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切缘阳性者应浅肌层的子宫腺肌病,可避免术后的宫腔粘连和子宫挛缩,是近年来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应用LNG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月经增多,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春林,刘萍.子宫腺肌病血管性介入治疗新进展[J].广东医学,2002,23(1):16-18.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1-362.

[3]陈春林,刘萍,吕军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