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的效果观察

杨晓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干预,良肢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比较两组脑卒中后偏瘫转归;干预前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情况、肢体功能情况、生存质量指数;肢体关节挛缩变形发生率。结果良肢位组脑卒中后偏瘫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独立生活能力情况、肢体功能情况、生存质量指数相近,P>0.05;干预后良肢位组独立生活能力情况、肢体功能情况、生存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良肢位组肢体关节挛缩变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纠正肢体不良姿势,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提升其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超早期良肢体位;摆放;肢体关节挛缩变形;效果

偏瘫的发生和上位神经元损伤、关节挛缩所致肌张力升高密切相关。肢体关节挛缩变形可严重影响后期功能锻炼和康复,需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1-2]。本研究分析了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组。良肢位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7-79岁,平均(65.24±2.25)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6-79岁,平均(65.02±2.19)岁。

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干预,良肢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发病当天实施:(1)仰卧位。头下垫枕,避免过高,患侧后垫一个稍微优于躯体的枕头,伸展上肢置于枕头上,预防肩胛后撤。患侧大腿外侧和臀部垫枕,预防髋关节外展、外旋和盆骨后缩。避免在足底放东西,以免导致伸肌模式反射过度。(2)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头枕避免过高。患侧上肢垫枕头,促使患侧肩部前伸和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和腕关节背伸,促使患侧骨盆旋前。自然半屈曲髋关节,置于枕上。健侧下肢在床上平放,稍微屈膝,轻度伸髋。(3)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和肩同高,将躯干稍微前屈向后旋转,背后垫软枕。前伸患侧上肢,肩部向前,促使肩胛骨内缘和胸腔平靠,伸展肘关节,张开手指,掌心向上,促使腕部被动背伸。健侧上肢在躯体上平放,下肢迈步位,健侧膝、髋和腿屈曲,垫软枕。患侧腿用软枕保持稍微屈膝、伸髋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卒中后偏瘫转归;干预前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情况、肢体功能情况、生存质量指数(SF-36);肢体关节挛缩变形发生率。

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肢体关节挛缩变形发生,生活可自理;好转:肢体功能改善,轻度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生活部分自理;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脑卒中后偏瘫转归为恢复正常、好转百分率之和[3]。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作数据比较,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针对计量资料)、χ2检验(针对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脑卒中后偏瘫转归相比较

良肢位组脑卒中后偏瘫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正确卧位姿势是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的关键[4]。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可在发病的早期给予良好体位指导,采取仰卧位、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轮换的方式,其中,仰卧位可有效保护肩关节,预防髋关节外展、外旋和盆骨后倾,而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均有利于预防肩关节脱位、足内翻和足下垂、上下肢伸肢痉挛等的发生[5-6],根据患者肌张力和痉挛情况及时调整体位,通过配合关节被动活动,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预防关节挛缩的出现,有利于加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另外,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在患者发病后当天开展,可充分发挥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7-8]。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干预,良肢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结果显示,良肢位组脑卒中后偏瘫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独立生活能力情况、肢体功能情况、生存质量指数相近,P>0.05;干预后良肢位组独立生活能力情况、肢体功能情况、生存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良肢位组肢体关节挛缩变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超早期良肢体位的摆放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纠正肢体不良姿势,预防肢体关节挛缩变形,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提升其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庆莲,赫军.良肢位摆放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3):36-38.

[2]李晓军,陈锦秀,陈婷玉等.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作用及时间差异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21):81-87.

[3]王丽英,袁莉,王建华等.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3):232-234.

[4]李雅云.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226-227.

[5]陈美雁,孔研婷,邓任华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良肢位用具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1):1401-1402.

[5]熊晓辉,王秀容.良肢位摆放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4):519-521.

[6]巨文慧.良肢位在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6):117-118.

[7]马菊香.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0):102-103.

[8]司惠芬,梁岚萍,刘向真,等.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