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议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

谭鹏

(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310200)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中,机械化、现代化建设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我国的机电设备研究及生产也出现了较大的变革,多元化的电气设计及生产可以很好地满足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安全问题、秩序化问题都要以电气设备的有效运转为前提,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背景下,技术人员始终要以强大的责任意识来要求自己,做好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与维护工作,尽可能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护企业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关键词:电气设备;计划检修;状态检修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向大容量、超高压和跨区域方向发展。然而系统容量的增大和电力网规模的扩大,使电气设备故障给人们的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保证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的一个强有力措施就是在提高电气设备使用率的同时保障其正常运行。电气设备的检修也由故障后检修发展到目前的计划检修(定期检修),其特点是不管是否存在设备缺陷,到规定的时间都要进行检修。

计划检修对保障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几方面的缺点:检修不足和定期检修中存在检修过剩,对不必要的设备进行检修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停电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有效、切合实际的检测与检修策略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非常重要。

1.电气设备的计划检修

定期检修也称计划检修,这种检修方式是以时间为依据,预先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编制设备的大修、小修和年度检修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当设备到达维修的时间周期,不论设备是否存在缺陷和问题,都要停下来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长期以来施行的电气设备计划检修的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电力企业向市场化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检修策略——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所谓状态检修就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而执行检修的一种检修方式。

2.计划检修的缺陷

2.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

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不管设备是否存在缺陷,对电气设备是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踏步,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

2.2检修过剩或不足

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

①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

计划性的检修不利于维修人员抓住重点,搞不清楚设备的隐患在哪里,并且不是检修次数过剩就是在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不在设备检修期,导致检修的效果

不足的问题产生。

②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

设备中出现大的故障或缺陷的时候会进行较大修理,在设备没有大型问题与故障的时候仍然会占用较长的时间进行维修工作。

③频繁的拆装,加速了设备的磨损

电气设备在生产中运行正常时遇到检修计划时间,就必须在没有问题时进行拆机检修,会对机器在后期的运行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计划维修的时间安排中,在设备未出现故障时也进行检修,这种频繁的检修使得设备的拆装磨损加重,不仅不能解决设备的故障问题,反而影响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加不利于电气设备在生产中的正常运行。

2.3增大设备运行管理成本

电气设备的大修费用是企业管理中主要的支出费用,该费用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中所占比例不小,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必须对企业设备现行所执行的定期维修制度进行改革,以经济效益的观点和要求来指导维修策略的分析选择。至于维修不足显然恶果相同。

3.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概述及必要性

3.1状态检修概述

状态检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所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式;即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维修计划,实施设备维修。

设备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的检修管理方式,能有效地克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过修或失修的弊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要求对状态检修的基本思想和重要意义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推广。

3.2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尽管电气设备的性能与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对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仍然是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松。电气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供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仅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提高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和企业的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4.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实现

4.1加强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

设备监测是状态检修的核心,没有成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就没有真正的状态检修。状态监测的覆盖面及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状态检修的深度。运行中的设备总会产生疲劳、损耗、适当时刻的维护、检修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必要工作。先前的周期检修、出现故障后的检修,经过实践证明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检修理论。因为过于疲劳的运行,加速设备的损耗,缩短设备的寿命;过早的维修检修增加检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设备昂贵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必须对设备的主要参数实行在线监测,在线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可按照预定的模型、运算程序做出损耗及健康状态的评估,提供检修的决策参考数据,作为检修案的决策参考。

4.2做好日常的管理

①制定严谨的制度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将电气设备管理纳入日常的绩效考核中,明确各阶段设备管理及使用中的重心,确保电气设备使用年限的实现。不定时的进行管理及检查,保障人为操作的规范化,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检测及管理,明确各项设备运行中的数据,建立专用的电气设备检修档案。

②维护使用环境

一般来讲,电气线路故障造成的安全隐患及破坏性较大,因此,除了检测设备的有效使用之外,使用环境的维护及标准化操作都需要得到重视及落实。

4.3增强员工责任意识

实施状态检修,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较好的整体状态。在平常的运行维护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注重电气设备的保养细节,完善设备的原始试验数据和维修后的实验数据。状态检修需要技术人员全面收集设备的信息参数,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综合判断,来制定检修计划和检修项目,这样就加强了员工的责任意识,促进技术创新。

结语:

要实行状态检修,必须要有能描述设备状态的准确数据,状态检修数据管理的基础是数据库,包括设计数据、运行记录、检修记录、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机组可靠性数据等。因此,结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状态检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推行这一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水平,并对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薛玉梅.浅谈变电站电气设备检修的必要性与实践措施[J].科技信息,2012(33).

[2]李高旺.电气设备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特点探讨[J].设备管理与改造,2013(15).

[3]韩立权.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必要性与实践经验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