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县级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国内某县级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初探

罗洽悦

浙江省宁波市315300

摘要:本文在对某城市综合风险评估前期工作进展进行总结之后,分析了该城市在前期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对该城市进行重大风险定量评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办法

引言

2016年某市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为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之一。为确切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要求,2017年5月下旬该市安委办确定在其行政下属的某县级市(简称“A市”)行政区域范围开展风险评估试点,2017年8月A市引进国际先进的城市风险评估方法,聘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技术支撑单位完成全区域的城市综合风险评估工作。

一、前期工作进展和小结

方法科学。首先以A市现有的乡镇、街道为网格划分标准,共划分为11个研究单元,归口到5个评估小组;然后各小组在每个选定的单元中以存在风险的对象为单位进行危害因素识别,通过对危害、暴露、脆弱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社区情况、公司现场情况、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公共服务因素等多维度的评估,最终确定该对象所面临的风险值。

二、前期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实际风险评估结果和传统的定位差距

在高风险中涉及传统意义上的高危行业企业仅有40%个,非传统的却有60%。比如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普遍认为重大风险的危化品生产企业,是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它的化学火灾危害风险值为24,属于低风险,而作为非传统高危行业企业代表的另一家有限公司,虽然也属于三级重大危险源企业,但此次评估结果显示,该公司的粉尘爆炸危害风险值高达64,属于重大风险。

(二)风险辨识和评估仅仅是开端,大家的认知度肤浅

通过此次风险评估,一方面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认为的重大危险源必然属于高风险、普通行业不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这一观念。清楚认识到,事实上风险没有传统高危行业与非高危行业之分,高危行业管理得当,其风险就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少,也不一定出重特大事故,而非传统高危行业如果管理不好,有漏洞,同样也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另一方面,更深刻体会到国务院提出的“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意义与方法,只要改变现有的观念,抓住“风险”这牛鼻子,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重大风险定量评估

(一)评估对象:

此次QRA定量风险评估对象为城市风险评估中辨识出的重大风险,此次项目实际评估对象为10个重大风险及相应企业。

(二)QRA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第一步:通过危害辨识确定什么出现了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如果危害未经过辨识,就无法进行定量化分析,从而导致低估风险。用于风险辨识的技术方法包括危险指数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假设分析和检查表法。辨识危害后,也就确定了定量风险评估的范围。

由于该市目前已经完成了综合城市风险评估,其中主要危害因素已经辨识,在此步骤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评估人员只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确认就可以。

第二步:通过频率及可能性的计算,确定每一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将每个事故场景的概率进行量化。

第三步,通过后果分析来量化设想的事故情景的负面影响。后果通常以死亡人数来衡量,但也可以由受伤人数或财产损失来确定。

第四步,利用概率安全分析(PSA)方法,测量风险实际可能值。在这个过程可以结合不同的技术方法开展概率安全分析。概率安全分析提供了一种系统分析危害和定量化风险的框架。它还为支持与安全有关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三)本次定量风险评估的工作内容

(1)建立事故场景

这是对预期情况的描述。它可能包含单个事件或多个事件的组合。在过去的大多数风险评估报告中(或一些公司做的安全评价报告中),事故场景都被建定为单一事件,这不是想象事件的有效方式。过去的案例研究表明,事故是以事件的先后顺序发生的。创建一个场景并不意味着它会发生,只是有一个它可以发生的合理的可能性。场景既不是特定的情况,也不是特定的事件,而是描述一组可能发生的事件或情况的典型情形。

事故场景构成了一个启发式思维过程的焦点。它利用事后启示和分析人员的知识与智慧,评估其对预测的事故场景的影响。这个场景是一个参考点,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场景是根据工业处理的化学品的性质、反应发生的物理条件、反应物/产品的储存、容器和管道的几何/材料强度、内置阀门和安全安排等而产生的。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如场地特征(地形、树木、池塘、河流、邻近的工业或社区等)和气象条件。

(2)建立最大可信的事故场景

使用最大可信事故场景(MCAS),核心标准是什么是可信的事故。可靠的事故定义为:一个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例如:可能性高于1×10–6/年),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至少有一次死亡)。这一概念包含两个参数——可能由事故造成的损害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很多,但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可能还有其他的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害,但是发生的可能性很低,都会被认为是事故。一个可信的事故场景应该包含两方面信息:情形描述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描述不能减少找到解决方案的自由,不得限制可利用的解决手段。一个好的事故场景应该描述一个事件的最主要的原因。

(3)最大可信事故场景构建方法

最大可信事故场景方法的第一步是针对评估对象,构建所有可能的事故情景。第二步,计算每个场景的损伤半径。这可以通过定量危险指数来实现。有两个可用的方法——一个是使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对于火灾和爆炸场景)和蒙德毒性指数(有毒和腐蚀性物质的释放和分散)。另一种是采用由Khan和Abbasi(1,21)提出的指标;易燃和有毒化学物质的火灾爆炸损伤指数(FEDI)和毒性损伤指数。下一步,评估每个事故场景的概率。可以通过使用行业的特殊数据(用于工艺单元各部件的故障率)或现有文献中的数据(对类似条件下的同一事件的发生频率)进行。如果发现事故是可信的,那么在详细风险评估的后续步骤中,将对其概率作出更准确的估计。

(4)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场景及风险

依据计算的结果,确定可信度的排序。区域0--0.2表示不确定区域,这意味着设想的情景不会因为潜在发生或破坏的可能性很小而造成很大的威胁。此区域表示可接受的风险区域。区域0.2-0.5表示可信场景,意味着设想的情景可能会发生并造成大的损害。0.5以上的区域表示最大可信事故场景,这意味着设想的场景很容易引起灾难。

一旦确定所有的可信和最大可信事故场景,我们根据分析师的标准进一步研究决定最可信的场景。从研究目标、可用时间和资源以及操作约束等方面,确定其风险值,并针对性提出控制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此次风险评估评出了A市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为A市有效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想不到、认不清”的问题,明确了方向与焦点。通过定量风险评估,可以有效的反映危险度和真实性,为建立双重预防机制提供详实数据。

参考文献:

[1]常明亮,汪卫国,侯蕊芳,等.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J].现代职业安全,2017(9):18-21.

[2]张萌,王欣然,宫媛.天津城市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及规划对策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