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叛逆心理探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职业院校学生叛逆心理探析及对策

杨泽旭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

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大量的信息积累使得人们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因为家庭教育的差异、自身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情感脆弱善变、意志薄弱、自私自利、好胜心强、缺乏尊重等,而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部分学生盲目追求自我个性,崇尚非主流文化,认为标新立异就是优秀和出众的表现,叛逆心理十分突出。

叛逆心理是指学生为了自尊得到维护,故意做出相反的态度和言行来对抗家长和教师的要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如盲目追求非主流,排斥传统主流;与家长和老师对立对抗;沉溺网络和贪图安逸享乐;缺乏责任感和尊重,早恋或视恋情为儿戏。职业院校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常常与他们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激烈变化有关,这一时期是他们性格和性情快速成长期,在这一特殊时期开展积极有效的疏导调试,可以明显消除他们与家长和教师的对立对抗,宣泄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不满情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自我稳定的人格。

一、职业院校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1、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不一致性,导致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家长或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发展出现脱节,教育子女急功近利,望子成龙的功利心态给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专断的用"对错"和"好坏"去评价学生,不全面看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容许学生放一定限度的错误或失败,特别是出现犯错误或失败后,常常不分析原因,教育孩子进行纠错和改进,培养担当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而是责骂孩子,甚至付诸暴力,缺乏民主教育的意识和温情意识,使学生常常感到孤立无助,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2、缺乏沟通,容易产生代沟

进入职业院校后,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和驾驭这个社会,自己的处事方式很成功,能够独立应对各种情况和事物,不希望家长和老师过多的管束自己,盲目的追求自由。而家长和老师常常又忽略与学生的及时有效沟通,不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状态,渐渐的产生了代沟,不能提前预见学生的不足,进行及时纠错。还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对等,有些教师缺乏民主管理意识,居高临下的要求学生必须这么做,缺乏平等的思想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3、理智不够成熟,容易感情用事

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未成年,社会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但他们又富有充沛的精力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充满热情甚至盲目,不感兴趣的事常常消极对待甚至逃避,而大部分学生又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当自己的热情和激情遇到暂时的困难与挫折时,他们的情绪、情感就会出现大起大落,很容易散失理智,当这种失败和挫折反复发生后,就容易自暴自弃,现成叛逆心理。

4、自制力弱,容易出现近墨者黑

大部分学生虽然有着远大的理想,梦想着自己未来的成功,但是自制力弱、意志不坚定是他们的一大软肋,在网络、媒体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易发生变化,如:早恋有面子、不是非主流会很土、同性恋是一种时尚、叛逆是一种英雄、强烈的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等错误风气,导致很多学生容易近墨者黑,把优良的传统思想当做过时事物抛弃,出现叛逆心理。

二、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叛逆心理的对策

1、信任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部分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觉得是自己人生又一次的出现失败,找不到目标和自信心。片面的认为自己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后未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将矮人一等,再努力也竞争不过上好大学的同学,混日子的心理普遍存在。认为自己在校完全是混日子长个子,只要自己在校读书一天,父母就不会不管自己,在校的目的是可以逃避就业压力和推迟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竞争,每月又能按时得到一笔生活费,得过且过。这时老师就要充分相信和信任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目标和自信心,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让他们积极性再次被唤醒,做个有自信、有担当的学生。如:可以给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自己是怎么制定人生目标和计划,用身边最贴近最真实的案例来引起共鸣;讲述职业院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讲述发展职业教育对国家推行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讲述工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和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逆袭全国人大代表等真实案例,引导他们建立近、中、长期人生规划,近期是完成学业、中期是就业和自立、长期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通过这些教育可以让学生找回自信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多弘扬优良传统,建立人生信仰

目前,社会在高速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发展,高速的发展使得部分学生十分浮躁,胆子越来越大、叛逆性越来越严重,更甚出现了信仰缺失,把优良传统遗失。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德育平台,在课堂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孔孟之道、佛家道家等优良传统思想,告诉他们优良传统永远不会过时,人生因为有信仰才不会迷失。

3、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舆论引导的教育作用,培养出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一是要加强班级管理,推进教育民主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各项特长。二是加强校园文化特色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各种舞台展示学生的才艺和能力,营造轻松、激情、积极的校园氛围,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平台,增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来接受锻炼和磨练意志,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和闪光点,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自觉修正品德,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团队协作意识及责任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教师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和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引起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一是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如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用教师自身的修养魅力感化、征服学生;二是要多和学生进行平等沟通,避免直接批评和正面对立,通过愉快的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发现的问题宜疏不宜堵,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三是职业院校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生心理辅导水平。

5、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职业院校加强叛逆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自己认识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学生通过自我疏导和调节,可以有效的控制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现实中,很多职业院校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只是简单的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做好心理辅导教育工作,职业院校就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一载体,将其作为强化心理辅导的主要手段。其次是职业院校可以从本校实际出发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校本教材来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提前防治学生的叛逆心理,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一般由校级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系部心理辅导中心、班级心理委员会三级构架来全方位监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发现的学生异常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控和疏导。

总之,教师对学生叛逆心理要包容,同时积极运用一些有效措施进行疏导调试和教育,可以让叛逆学生转化成长为一个有自信、能担当、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官旭明.高校后进生的心理透视[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2,(5).

[2]彭志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