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

曾荣城陈礼芬杨明

曾荣城陈礼芬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079-03

【摘要】目前,我国临床营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院临床营养科建设顺应国家医改及医院等级评审形势,不断摸索和尝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临床营养学科得到发展。本文依据医院性质,把握政策导向,结合自身实际,探讨临床营养科建设,提出临床营养科建设的关键:领导重视,摆正学科地位;完善学科建设,打造人才梯队;加强营养监测,主动干预治疗;争取医院政策和人才引进、设备购买的支持;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加强临床科室沟通;发挥“质量带动规模、规模推动效益、效益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思路。

【关键词】临床营养科学科建设医院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通过近30年的发展在我国正步入发展成熟阶段,特别是近3年,卫生部下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以“积极稳健、严格要求、合理布局、示范带动”为指导思想,在医院有序开展临床营养科试点。全国各省、直辖市相继成立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极大的推动了临床营养学科的进步。我院成立临床营养科5年来,特别是近3年,我科借助机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加强交流和推动临床营养的学科发展,特将我科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营养科在国内医院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

自建国以来,全国各大医院陆续建立了临床营养科室,卫生部于1985年把临床营养科室明确划为临床医技科室。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医院实行标准化管理,其中对“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中规范了临床营养在医院中的地位、体制、职责和制度,对临床营养科的建设予以充分重视[1]。随后天津、上海、北京率先成立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目前全国各省、直辖市都相继成立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制订相应的临床营养质量控制标准,并进行检查落实。2009年国家卫生部卫生部下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并在全国各大医院按照标准试行。目前第一批试点医院已进行了考核,并提出了《2012年至2014年持续改进临床营养科设置试点工作技术路线》计划。我院地处广西,广西于2009年成立了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并制订了规范。在今年的全国和全军医院等级评审规范中明确了临床营养和持续改进的具体内容。

2我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的探索

2.1发展现状

我院是位于广西桂林的一所三级甲等中心医院,展开床位1200张。在全国临床营养发展的黄金时期,我院于2006年9月正式成立临床营养科,当时由一名营养护师主持,基本理清了科室构建框架和引进部分肠内营养制剂,开展部分肠内营养治疗工作,年收入为7万元。2008年2月正式调入一名高年制临床主治医师负责临床营养科工作。通过不断努力,临床营养科得到发展壮大,如今已发展称为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主管营养护师,营养师,营养护理员共6人组成的专业临床营养科室。三年来总收入逐渐增长为30万,100万,120万,并相继引进了2台搅拌机,肠内营养液包装封口机,冰箱,微波炉,消毒柜,6台电脑,两台打印机,皮脂厚度计,仿真食物模型,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等。办公房间共6间,配置为主任办公室,科办公室,肠内营养配制室,资料和会议室,病人休息室及门诊室,以及价值80多万的设备及办公用品。此外,发表核心期刊文章3篇。并在当地拥有一定的知名度,2009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之一。招收实习生、进修生二十多名,接待各地营养专家和营养师共16批次来我院参观指导。目前已在全院开展了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患者、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营养诊治、营养会诊及营养支持方案的提供、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饮食、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特别是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等临床营养业务工作。

2.2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我科虽在人才引进和设备配制、工作制度、临床路径管理、门诊诊疗、治疗饮食、肠内营养治疗规范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离卫生部关于“临床营养科试点规范”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表现在:①治疗饮食尚需进一步开展;②肠外营养业务仅限于会诊和建议,没有建立单独的静脉营养配制中心;③因人才数量和质量不够,再加上待遇有限、难以吸引人才和提高积极性,全面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④个体化治疗经验不足,没有特别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⑤门诊业务开展有限,病人较少,因科室病房工作量大,自身努力也不够;⑥科研力量以及硬件的投入不够;⑦收费多为自费项目,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的扩大。

3我院临床营养科发展中的成功经验

我院临床营养科主要经验介绍如下:①成立之初,先到国内大部分临床营养工作开展较好的医院参观学习和短期进修多次,参加各种培训班,并利用开会的机会亲自向各位知名营养专家请教学习,并购买大量专业书籍,加强业务学习和扩大知识面。②研究国家卫生部关于临床营养科建设的文件,结合医院实际,拟订科室发展规划,并与医院的政策如医院整体医疗的开展和领导思路相统一。③成立之初,定位为医技科室,兼有职能科室功能,由院长领导,副院长和医务处直接管理,政策上给予倾斜,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结合实际和目标,及时改进工作进度和决策;其中,医务科规定了营养会诊的标准,白蛋白的审批权下放给临床营养科,并监督执行,极大地促进了临床营养科的发展,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营养治疗意识和水平。④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宣传力度。我科人员每天查房,并及时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制定和调整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每年集中上大课培训和部分重点相关科室上小课培训,每季度编印《临床营养通讯》一册下发给每位医护人员。⑤建立高素质、稳定的营养专业人员。学科带头人每年参加全国、区内会议2-3次。并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其他方式的培训,每天在交班后半小时按计划组织学习营养专业知识和学科进展,并通过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和现场查房,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水平,并积极书写科普文章和科研论文;⑥培训营养师监管营养食堂膳食管理工作(基本饮食、治疗饮食等);⑦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结合规范的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我科实际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如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估、会诊、诊断、治疗流程,对实施特殊治疗膳食和肠内营养治疗的住院患者查房的会诊-查房-随访流程服务,开展临床营养新技术项目(如液囊空肠管应用)制度及各类人员和治疗室制度。⑧通过完善的服务流程管理和政策支持,使临床营养科在开展工作的同时,通过质量带动规模,规模推动效应的良性循环方式,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医院对临床营养科人才、设备、用房的继续投入。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科主要在领导重视、业务学习、制定新政策(特别是规定了必须营养会诊的政策及赋予临床营养科人血白蛋白的审批权)、与临床科室沟通协作、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以质量带动规模,规模推动效应、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并得到医院继续投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从而使我科的全面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使我科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4临床营养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4.1领导重视摆正学科地位

临床营养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营养科又称“第二药房”,应属于院长直接领导下的一级医技科室。成立之初,医院各级领导都给与大力支持。由业务院长直接领导,加强营养人员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人才,既要为临床服务,还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完善临床营养科职能。在保证临床膳食治疗要求的前提下,加强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展多层次、多式样的膳食服务,对不同需要的病人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临床营养治疗与支持。成立了以副院长为组长,医务处,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的营养治疗小组,并定位为医技科室,并兼有一定的职能科室的作用,切实推动我院整体医疗服务,推动患者集医疗、护理、心理、营养的综合治疗,并在全军推广。所以选择了科室骨干、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来作为科室带头人,根据工作的有序开展,陆续投入多名工作人员、硬件设备、门诊展开,并出台了“关于临床营养科会诊及白蛋白审批制度”相关规定,足以可见医院的定位目标和重视力度。

4.2完善学科建设打造人才梯队

医院在完善临床营养科职能的同时加强营养人员队伍建设,从医技护专业人员选取合适人才进行相关临床知识及营养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到营养队伍中,使临床营养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注意人才梯队建设。特别是对学科带头人的要求和标准要高,赋予一定的权利,并同时对要达到的目标要有明确的要求。学科带头人根据工作的需要,挑选不同层次梯队的人才,医院要予以合理的支持,保持建设的持续性和专业性。

4.3加强营养监测主动干预治疗

我院临床营养科把工作重点放在营养监测与营养干预。注重建立重点病房重点病人的营养筛查制度,并主动积极地与临床医生沟通,参与到病人的营养治疗中去。刚开始可以通过医院的政策支持和科室领导的沟通,尤其是神经内外科、普通外科、肝胆外科、ICU等重点病房。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促进康复,而其缩短平均住院日,有助于降低医药费用,降低医院药占比,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2]。医院从病人的需求营造市场,通过饮食治疗、营养咨询、膳食调查、健康教育等为病人提供多方位的优质服务[3],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4.4争取医院政策和人才引进、设备购买的支持

科室主任上任后,经医院同意,选择了全国多家医院临床营养科(如天津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南京总医院、佛山市医院、广州总医院、新桥医院等)作为参观学习、短期进修。医院规定全院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营养科医疗工作常规,极大的促进了医院营养会诊政策的执行。并根据科室的发展,分批次地购买了设备,如营养软件、人体成分分析仪等,补充了各级营养专业人才。为临床营养科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人才基础。

4.5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临床营养科承担着全院的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的重任,这就需要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营养师队伍营养医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营养治疗的质量[4]。我院临床营养科加强业务学习时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每周组织两次营养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考核,并施行量化管理方案。②提供各种进修和临床实践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营养师的专业水平;③每年引进1-2项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新服务,拓宽营养工作服务领域。

4.6加强临床科室沟通

临床营养涉及到各个临床科室,必须与各临床科室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分工合作,共同参与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和执行[4]。我院临床营养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第一线参与住院患者的营养治疗,特别是对于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方面,与临床科室综合治疗,极大地促进了我院临床整体医疗的开展。目前,我院临床营养已建立了相对规范的营养会诊-查房-随访工作流程。与颅脑外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消化呼吸内科、肝胆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加强合作,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充分发挥肠内营养支持“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的临床作用。并且,“三甲”医院标准要求营养师定期查房,参与营养支持小组工作[5]。因此,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协作,建立临床营养支持队伍,将成为医院医疗质量建设和管理的新热点[6]。

4.7发挥“质量带动规模,规模推动效益、效益促进发展”的持续性发展思路

大部分医院建立临床营养科初期为应付检查,投入的人员和硬件不够,科室工作不能有序进行。临床营养科也必须有一定的效益。成立初期,一定要有医院的政策推动,科室领导通过完善的服务流程管理和政策支持,使临床营养科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个性化营养治疗质量,通过质量带动规模,规模推动效应的良性循环方式,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医院对临床营养科人才、设备、用房的继续投入,促进科室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健.论医院临床营养科的现状与发展[J].临床医学工程,2009,5(16):68-69.

[2]黎介寿.瞻望我国的临床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1):1-3.

[3]吴梦强,贾青,余薇、凌文华。对临床营养学科建设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4,11(24):37-38.

[4]杨方才.提升自身建设做好营养科工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6(17):556-557.

[5]冯丽君,孙晓敏.JCI标准下营养科工作路径的改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27):145-147.

[6]曹伟新,费旭峰,建立临床营养支持专业队伍的意义[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