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MRI和超声对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分析比较MRI和超声对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效果

邢纯

邢纯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乡卫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9

【摘要】为了探讨MRI和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将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行MRI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将术后病理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得出在100例共69个病灶,MRI检出率为89.7%,B超为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6.7%,MRI为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研究者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MRI和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的检查皆有较高敏感性,不过MRI在病灶亚型的诊断显著好于超声检查,方便廉价,适合应用于筛查病变与随访。MRI可清晰展现子宫各层解剖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宫肌瘤的精准定位与定性诊断有积极作用,检查花费较大,比较适于对病变行进一步检查及诊断。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测;子宫肿瘤;【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33-01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最便捷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之一。然而,由于临床治疗的需要,对子宫肌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MRI检查对子宫肌瘤检出及定位、定性的诊断方面有较明显优势,已成为重要的检查方法。子宫肌瘤是常见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优势,病灶检出率较高,可对肿瘤准确定位与定性,采用MRI检查时无电离辐射、无损伤。因此,在临床诊断子宫肌瘤的方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我医院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MRI和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RI和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为达到研究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文特地选取本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列出了一些调查研究所需的资料和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总体年龄263~66岁,平均(38±5.5)岁,其中62表现为月经周期长、月经量多或月经周期紊乱、白带增多、下腹坠胀、腰背酸痛及腹痛、腹部肿块及婚后不育等。其中观察组年龄24-59岁,平均36.4±4.9岁,已婚32例,未婚18例;对照组年龄22-62岁,平均39.2±4.8岁,已婚41例,未婚9例。入院前,13例经量增多伴贫血,5例习惯性流产,15例仅为经量增多,4例为盆腔包块伴有明显压迫感,14例为痛经,35例无明显症状,常规妇科体检查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对照组使用采用PHILIPSHD7型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3.5MHz。检查2h前饮水500-1000ml令膀胱充盈。患者要仰卧位,于耻骨上横向、纵向多切面进行扫查。同时要注意观察子宫形态、大小等情况、肌瘤的位置、大小、内膜线位置、回声等,护士或相关护理人员要注意记录子宫各项指标。观察组使用1.5TMRI系统(Siemens,Avanto)进行检查。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检查前饮水以保证膀胱充盈。取仰卧位,扫描方法:T1WI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行TSE序列;还要常规加扫弥散成像序列与T2脂肪抑制序列;加强扫描行T1WI3Dflash加脂肪抑制技术,其扫描层面主要为横断面以及矢状面,必要时还要用冠状面进行扫描。

1.3病理学检测将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经10%甲醛固定后,在进行包埋切片处理,之后要进行HE染色,常规镜下观察。病理分型大致分为普通型、细胞型和退变型。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影像技术的计子宫肌瘤检出率比较和定性诊断准确性比较均采用X2检验来进行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本次抽样实验中共100例,直径0.5~10cm,平均4.5cm。

多发病灶43例,单发7例。肌壁间肌瘤56个(62.6%),浆膜下肌瘤25个(33.2%),黏膜下肌瘤5个(4.9%)。对照组诊断准确率69.93%(23/50),观察组97.01%(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普通型肌瘤14例(48.3%),细胞型肌瘤8例(18.0%),退变型肌瘤7例(16.7%),RI检出率94.62%(98/100),B超74.43%(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病理比较,超声准确诊断子宫肌瘤例,5例误诊为卵巢肿瘤,3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症,2例未做出诊断,其诊断准确率为79.9%(90/100);MRI检查除2例误诊外其余均作出正确诊断,准确率为97.7%(9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腺肌病随月经周期雌激素水平的高低而有明显变化,即子宫的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在月经前后可发生明显变化,而诊断医师对这种情况没有充分的注意。收集所有病例中为配合妇科检查,多数病例处于月经增生期行MRI与US检查,少数病例因月经量延长、周期不规律,未明确月经周期。所以在以后在诊断不能确定时,不能满足于单次图像表现,应作月经前后的图像检查和比较。与此同时,子宫肌瘤能在子宫内随意生长,大约95%的肌瘤长在子宫体部,也有一小部分长在子宫颈部。肿瘤通常多发,但也单发。依照肌瘤生长在子宫肌壁的位置,分成浆膜下型、壁间型与黏膜下型。其中壁问型最为常见,超过60%,浆膜下型大约占20%,最少见的为黏膜下型,占10%左右。多发肌瘤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者三种类型的肌瘤。

子宫肌瘤可以根据MRI信号和超声声像图进行影像学诊断,并可间接推断子宫肌瘤的病理亚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另外超声检查对判断肌瘤病理亚型以及肌瘤变性缺乏特异性,对肌瘤亚型的诊断准确率较差。相比之下,MRI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以及多序列扫描优势,不仅与肌瘤大小、数目、部位及其与宫腔关系有很好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够较准确判断肌瘤病理亚型以及各种继发变性,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实验结果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ADC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表明两种病变内组织病理生理状态和空间结构变化不同。因此,行MRI检查时把DWI作为附加序列,对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超声和MRI均为诊断子宫肌瘤均有较高敏感性,其优越性的创造了无创性检查方法,均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尽管超声在子宫肌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和病理亚型的判断方面逊于MRI检查,但其具有方便和价廉的优点,适合于病变的筛查和随访;MRI可清晰展现子宫各层解剖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宫肌瘤的精准定位与定性诊断有积极作用,MRI检查花费较大,比较适于对病变行进一步检查及诊断。

参考文献:[1]李兰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89-90.[2]熊宏伟.子宫肌瘤临床微创治疗[J].中国妇幼健,2013,28(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