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32例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32例临床治疗

刘雪峰

中宁县人民医院宁夏中宁7551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间隙感染早期积极抗炎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继续抗炎治疗。结果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采用综合治疗,能使颌面部间隙感染获得圆满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全身治疗;综合治疗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规治疗虽大多数能得以治愈,但临床上如处理不当往往导致某些致命的严重并发症。为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发症的发病因素、提高治愈率,我科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的132例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防治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临床资料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共收治疗颌部间隙感染者132例,其中男性85人,占64%;女性47人,占36%;年龄在82~1.5岁之间,平均25岁;病程短者5d,长者3周;年龄分布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患者共为84例,占64%。本组患者中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有62例,眶下感染的有21例,口底间隙感染的有14例,翼间隙感染的有19例,颞下间隙感染的有12例,咽旁间隙感染的有5例。

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的治疗主要分为单纯保守治疗62例、穿刺抽脓治疗24例、脓肿切开引流47例。根据病情进行药品搭配,以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头孢等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首先全身抗炎支持治疗,选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一般选用广谱药物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加用甲硝唑类,根据患者情况加用能量合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疾病,局部中药或硫酸镁湿热敷,消肿止痛促进炎症局限或化脓。待局部脓肿形成穿刺确诊后采用合适切口切开,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脓腔,使脓液尽量引流,对于较大脓腔,引流速度不能过快,然后以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水肿明显者,高渗盐水敷料湿敷,每日换药,继续抗炎治疗。

3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的治疗中单纯保守治疗有62例、穿刺抽脓治疗有24例、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有47例,本组132例患者治愈131例,1例死于脓毒血症。

4讨论

4.1并发症的发生原因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和身体其它部位的炎症病变一样,是机体在入侵致病微生物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在积极的治疗下,绝大多数能得以痊愈,但在个别情况下如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可发生致命的并发症。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有败血症、脓毒血症、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肺脓肿、脓性纵隔障炎、心包炎等其它器官的转移性脓肿。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往往都比较严重。近年来由于各类抗生素的应用,并发症已少见,国内仅见数十例个案报道,导致临床医生易忽视这一问题。为探讨该症的发生机理、合理防治,结合本组132例患者发生情况及文献复习,我认为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口腔颌面部生理构成:口腔颌面部组织疏松,血运及淋巴特别丰富,有利于致病菌的清除,但同时也容易使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血循环,造成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另外,面部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又直接或间接地与颅内海绵窦相通,而且静脉走行于面部肌肉中间,如静脉回流受感染或某些因素以及肌肉收缩的影响,导致血液逆转回流,可将感染细菌带入颅内,造成颅内感染。再者口腔颌面部具有复杂而相互联系的筋膜间隙,上达颅底,下通纵隔,内含疏松的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构成了化脓性炎症迅速蔓延的通道。尤其在颌下间隙,上可通过翼颌间隙达颅内,下可经深筋膜与胸腔脏器如纵隔、心包等相联系,容易引起颅内、纵隔及心包的并发症。(2)患者年龄与机体免疫力:对132例患者充分考虑了并发症的严重性,认为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与机体免疫力有关。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这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不健全,机体抵抗力差,易遭受细菌感染有关。另外,儿童淋巴结屏障机能的主要结构网状结缔组织未完全形成淋巴结感染后易穿破被膜向周围扩散而形成间隙感染。如儿童不能正确描述病情而贻误病情,体弱多病者能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出现,在处理这类感染患者时忽视了全身情况,或由于局部症状的严重性而掩盖了其他部位的严重并发症。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老年人居多,这是由于其他疾病和抵抗力差,体质较弱所致。因此加强预防和治疗儿童、老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加强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积极做好牙病的防治工作,这对减少颌面部炎症及间隙感染是十分重要的。(3)对原发灶处理的不当:局部炎症的处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早期应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刺激,以促使感染吸收、消散或局限,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如处理时忽视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或用量不足,或时间过短等,致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脓肿切开时的切口过小致使引流不畅,这些都可使病情加重,产生各种并发症。(4)其它原因:造成并发症的原因除上述因素外,医生思想上的疏忽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常表现在处理这类患者时忽视了全身情况,或由于局部症状的严重性而掩盖了其它部位的严重并发症。另外,近年来因颌面部间隙感染而发生死亡的病例很少,医生在处理时容易忽视,再加上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经过和以往有所不同,有时疾病开始就很猛烈,迅速蔓延达内脏器官和机体其它系统,病人很快出现衰竭,失去治疗机会。

4.2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

综合治疗是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原则,全身症状明显者应以增强抵抗力,维持水酸碱电解质平衡为主,积极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选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穿刺出脓液后行脓液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确定最敏感最经济的药物,单一或联合用药,加用局部中药或硫酸镁湿热敷,以消肿止痛,促进炎症局限性化脓。脓肿形成后穿刺确诊,切开引流并保证引流通畅,影响呼吸者如口底多间隙感染宜及早切开减张,保持呼吸道通畅,咽旁间隙脓肿形成切开引流时注意体位,防止脓液误吸导致窒息,脓腔以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定期换药,炎症控制或消退后治疗诱发因素,如牙体治疗或拔牙等,均可治愈。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3版.117.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张士灵,4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分析[M].上海口腔医学,2015,9(1).

[4]陈飞.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5(16):155.

[5]上海第二医学院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5,27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