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水资源循环利用研究江锦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建筑施工现场水资源循环利用研究江锦铨

江锦铨

广西福源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施工现场水回收与循环利用措施,介绍水资源回收原理、净化原理及水回收系统安装要点,通过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将施工污水、现场雨水进行回收并重新用于施工中,减少了污水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给绿色施工提供良好的工程示范。

关键词:建筑施工;水回收;循环利用;绿色施工

引言

传统施工用水来自市政给水或地下水,但不合理用水导致的地面塌陷、市政供水管网超负荷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响应国家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号召,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要求,通过在施工现场建立污水、雨水回收系统,将水资源进行合理回收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1施工现场用水情况

城市水资源包括自然水资源和人工水资源两个大系统,分别由地表水、地下水两个子系统和供水、排水两个子系统构成。地表水蒸发、降水循环往复,部分流入江河湖海,部分入渗进入地下;人工开采地下水,通过处理后由市政管网供应,大部分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雨水等处理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入江河,部分污水、废水进入中水系统再利用。

施工现场用水来源较为单一,根据来源可分为两种:传统水源和非传统水源。传统水源是指市政自来水,即人工水资源循环系统,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施工现场用水都依靠市政自来水解决。非传统水源主要有地下水、中水、雨水,这一部分水源在现场并没有得到应用,而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目前施工现场用水区域较为分散,涉及到现场的各个阶段及不同单位,主要使用的是传统水源,用于生活、施工、机械、消防等方面,非传统水源的应用不足。

2水资源利用与收集在施工现场的应用

2.1施工现场水资源循环利用思路

针对现场绿色施工理念,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主要通过“开源节流”的思路进行。1)开源:在原有的施工现场用水模式中,各项用水主要来源于人工水循环-城市给排水管道中的自来水。开源即从多方面考虑用水的来源,不仅考虑人工水循环,也考虑自然水循环,并将两者相结合,改变纯粹依赖人工水源的情况,加强非传统水源中地下水、雨水的利用,并结合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2)节流:施工现场用水循环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节流即节水,并不是单纯地节省用水和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对有限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应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建筑节水可以从三方面考虑:①减少用水量;②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③防止泄漏。

2.2施工现场可回收与利用的水资源

2.2.1雨水的回收与利用。雨水的收集与利用主要是在雨水径流量大的屋面、道路和绿地等位置进行收集和处理后,循环再利用,用于绿化、洗车、冲厕、非生活饮用水方面。由于雨水的收集受到气候、季节、地区等情况的影响,收集使用时间和数量有限。道路径流雨水量大,但水质较差;绿地径流雨水以渗透为主,可收集雨量有限;屋面初期雨水污染严重。三种收集方式中屋面雨水水质较好、径流量大,可直接收集再利用。道路和绿地雨水通过截污、净化后可入渗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

施工现场的宿舍、办公室、食堂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一般为临时搭设的活动板房,屋面都有一定的坡度,可设置简易天沟,在雨水口布置滤网,去除悬浮颗粒,通过雨水管,沿临时房屋四周埋设的管道,到达雨水池,进行初期弃流。现场的道路一般需要进行硬化处理,如用水泥则不利于水的入渗,可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收集沉淀雨水;如采用透水沥青作为永久性道路,有利于后期道路优化,也有利于水循环;其他非永久性道路可采用透水铺装。因道路污染较为严重,收集不方便,道路面的雨水通过现场的绿化进行净化后主要以渗透为主。现场绿化可直接采用下沉式绿地、生态渗沟、植被浅沟等形式,方便道路积水的排放。

2.2.2地下水的回收与利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础作业前需要进行降水或排水处理,一般采用排水沟、井点降水或止水帷幕的方法,将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大部分工程会将排降水过程中的水直接排入市政管道,导致浪费,不利于施工现场水的循环利用。少部分工程会采用回灌的方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对原有土体的影响,减少对临近建筑的影响;或者将地下水进行储存,用于建筑施工、厕所冲洗等方面。

地下水主要涉及到土方作业时的排降水,与工程特点及地质情况有较大联系。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地下排水、降水作业时,设置蓄水池集中储存地下水,经过初步沉淀、过滤,满足水质要求后用于消防、现场降尘、车辆冲洗、场区绿化、厕所冲洗、建筑施工(包括结构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试块养护、砌筑抹灰、装饰装修施工)等。

3施工现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施工现场用水量大,浪费严重,不能集中管理,对现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需要建立一个循环利用系统,解决现场完全依赖市政自来水的情况,缓解用水效率低、浪费问题。

3.1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分级

施工现场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是将施工现场的可利用水源进行收集后,分质化管理,分级净化、储存,根据不同用途及对水质的要求分散使用,尽量减少优质水源在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水上的浪费,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资源的利用。

3.2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施工现场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主要实现现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循环,实现收集、储备、净化、渗透等功能。

3.2.1水资源收集系统。水资源收集系统是将可循环利用的雨水、地下水、废水进行收集,再根据收集的水源的水质情况区别,建立分级水源管理。收集后的雨水、地下水、废水经过处理后作为现场的杂用水,用于冲厕、道路清扫、消防、绿化、车辆冲洗、施工等。

3.2.2水资源净化系统。由于雨水、地下水和废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不能直接利用和排放,需进行净化处理。从环境保护和成本节约考虑,根据水源级别进行不同净化处理,原水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通过过滤后,经沉淀、过滤、消毒方法对水质进行净化。根据处理方法的复杂程度和处理后水质满足条件,将水资源的净化处理分为一、二、三级处理措施。

3.2.3水资源储备系统。经过分级净化处理后的水资源通过不同容器储备,用于不同的用途。储存的设施需要考虑容量和溢流排放设置。当储存量超过最大容量时,可通过市政管网排走。

4结语

施工现场的水资源循环与利用应增加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利用效率,优化水源和用水要求的关系,优先使用中水、雨水进行搅拌、养护。在循环和利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施工现场应根据现代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循环经济下绿色节水管理机制,尽可能地将资源最大化利用,降低成本,减少污染;②施工现场的地下水、雨水和中水的利用要考虑现场的用水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③对于不同用水,水质要求也是不同的,应根据水质标准对不同用水进行分级处理后满足要求后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启明,聂筑梅.现代房地产绿色开发和评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苗展堂.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刘陶,李浩.节水型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