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姬英霞

姬英霞

山西亚达建筑没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运城分公司山西省运城市044000

摘要:从现阶段发展而言,在进行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裂缝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如果工程人员未能对其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其问题变得越发复杂,进而导致处理难度增加,阻碍工程的正常开展。为此,相关工程人员理应对其原因展开全面分析,以此采取最为合适的应对方案。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一共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引言

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对整体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结构的复杂性,对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控制工作提出了较大的难题。因此本文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因素为入手点,结合工民建特点,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便为整体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良好的借鉴。

1混凝土裂缝的定义

混凝土裂缝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微观裂纹裂缝和宏观裂纹裂缝。微观裂纹裂缝是指肉眼看不到的细小裂缝,它是混凝土材料本身就有的不可避免的分布均匀的微小裂缝,它的存在不会对建筑工程产生危害。宏观裂纹裂缝是肉眼可见的裂缝,一般而言,裂缝的宽度为0.05mm左右,在宏观裂纹裂缝中,分布着很多微裂纹,且其容易扩展,宏观裂纹裂缝不符合相关工程的施工标准,不利于施工项目的展开,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合理控制。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

2.1地基不均

地表不均匀沉降是工民建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由于整体建筑物位置地质分布不均,再加上工民建筑自身荷载作用,促使地表上部荷载强度远大于地基强度,从而导致工民建筑物下方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整体工民建筑结构刚度低于标准值,而且会出现严重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2.2温度变化

当建筑竣工并投入到使用之后,由于外部温度的变化,墙体内部的混凝土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胀冷缩效应。例如,建筑物东西两面的墙体由于日照的情况有所差异,其表面温度的变化自然也完全不同,从而造成两面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不仅如此,一些建筑的楼板位置,同样经常会有温度裂缝产生。

2.3收缩变化

当混凝土施工的工作全部结束以后,其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虽然实际收缩的比例不高,但由于受到墙体表面张力方面的影响,仍然会有裂缝出现。最为常见的便是塑性收缩、硬化收缩以及失水收缩等。一般而言,硬化收缩以及失水收缩都可以依靠后期养护的方式进行处理。

2.4荷载因素

荷载所导致的裂缝主要是由于相关施工人员在堆放施工材料、施工工具时,没有注意到相关桥面的承载能力,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的特点,因此相关工具和机械设备随意摆放引发裂缝。另外,产生荷载裂缝的另一个原因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设计图纸来施工,擅自更改施工工序,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

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3.1施工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内部各种原材料对整体施工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首先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概率,可优先选择低热混凝土,从而避免混凝土硬化环节水化热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同时在水泥类型选择使其,可选择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并通过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规模分析,选择适宜的硅酸盐水泥拌和量。一般来说,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施工过程中,可控制硅酸盐水泥用量在279kg/m3左右;其次在生产混凝土用水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洁净的地下室、自来水,避免有害离子超出标准限度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同时在碎石选择方面,应结合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利用相关试验用具对其压碎后强度进行适当检测,选择合理的碎石粒径及等级。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应尽量选择空隙小且强度高的碎石类型,从而保证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资源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在同一个料场可能存在不同批次的沙土,因此在沙土选择时,应根据沙土批次的区别进行逐一检测,保证沙土质量。一般来说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可选择无泥块或泥块较少的II区沙土。若沙土含泥量过多则会对整体混凝土施工强度、和易性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手搓洗,或者采用粗砂、细砂相结合的施工措施,适当提高沙土等级。

3.2控制温度应力的分布

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裂缝,相关人员应该对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进行明确,注重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在进行具体施工时,施工人员要从实际温度出发进行混凝土搅拌,控制搅拌速度以及拌和温度,对于混凝土拌合温度而言,可用下式计算:Tc2Wc=2TiWc(15-29),式中Tc-混凝土拌合温度;W-材料质量(kg);c-材料比热(kJ/kg·K);Ti各种材料初始温度。相关操作人员还要根据实际的温度情况确定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在均匀搅拌混凝土的基础上控制温度应力的分布。

3.3严格控制结构设计质量

结构设计质量的控制是混凝土裂缝的应对措施之一,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细致的勘察,然后选择低中强度的混凝土进行结构设计,以便于有效避免裂缝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实现对裂缝的控制。同时,面对建筑面不规则的情况,可以采用布设暗梁以及双向双层配筋设计的方式进行凹角设计,提高建筑面的规则性。进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4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进行以上工作之后,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养工作,减少裂缝的发生。首先,冬季要进行温水浇筑,浇筑温水后要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应覆盖两层麻袋,之后在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来进行保温处理。

3裂缝的处理措施

3.1表面修补法

最为常见且操作简单的方法就是表面修补法。应用表面修补法的具体过程是将环氧胶泥、水泥浆等材料均匀涂抹在裂缝的表面,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均匀涂刷在混凝土材料的表面。

3.2结构加固法

如果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相关性能以及完整性时,工作人员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补救,例如,利用加固法来处理混凝土结构的相关问题。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是在进行结构加固中经常使用到的方法。通过利用粘贴钢板加固、预应力法加固、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以及增设支点加固来完成角部外包型钢的工作。

3.3混凝土置换法

在严重损坏混凝土的补救处理措施中,混凝土置换法是应用最为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混凝土置换法的具体步骤如下:①清除干净损坏的混凝土;②将新的混凝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填入其中。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普通混凝土或水泥沙浆、聚合物是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到的置换材料。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内外温差、地基不均、向心压力过大是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相应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因素发生特点,在具体施工环节,工民建工程管理人员可通过工程前期施工材料控制、工程阶段混凝土质量监督、工程裂缝维护等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内外温差、地基不均等因素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促使整体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抗裂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瑕.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控制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106.

[2]闫敏娟.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6):3-4.

[3]韦一松.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5):96-97.

[4]赵红霞.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J].民营科技,2014(08):170.

[5]韩峰.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4,40(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