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

/ 2

聚焦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

佟桂珍

佟桂珍(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51-02

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的有害作用。儿童因其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药物在体内容易蓄积,产生毒副作用,而小儿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差,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本文就基层医院儿科用药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1抗感染药物[1]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青霉素除过敏反应外,钠盐大剂量静脉滴注有时引起钠负荷过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氨苄青霉素应用中,约有10%发生腹泻。主要经肾排出的四环素类因药物因新形成的与骨骼和牙齿中沉积的钙络合、造成恒齿永久性棕色色素沉着(俗称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并易发生龋齿。还可抑制婴儿骨骼发育[2]。四个月以上的婴儿至7岁幼儿服用,可影响恒齿,鉴于此,八岁以下儿童是禁止使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乙胺丁醇,是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最重要的毒性反应是球后视神经炎。

2抗疟药

儿童一般对其耐受良好,但有些药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视网膜及视神经的损害。

3驱虫药

哌哗嗪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对儿童具有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甲苯咪唑未满两岁的幼儿禁止使用。

4中枢性镇痛药

吗啡、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等婴幼儿慎用或禁用。

5解热止痛药

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还是其它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丁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坏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6抗惊厥药

苯巴比妥可使儿童出现倦睡,久用可成瘾。酰胺咪嗪量增加过快可引起倦睡、共济失调和复视。苯妥英钠血清浓度一旦达到中毒水平,可出现小脑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因而一般不供儿童用,长期服用该药可出现齿龈增生和多毛症。安定可使呼吸暂停、低血压和心脏停搏,以直肠给药为宜。

7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

滴鼻剂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婴幼儿鼻粘膜娇贵,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完全,如果应用萘甲唑啉,进入血液后作用于心脏、全身、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3岁以下的小儿禁用。

8止喘药

舒喘灵可引起震颤、头疼、头晕、心悸和心动过速。茶碱可引起失眠、震颤、神经过敏、烦躁,剂量过大可引起全身性惊厥。

9止咳药

复方甘草合剂、止咳露等含有樟脑酊的药物,对于婴幼儿咳嗽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但由于樟脑酊内含有少量吗啡类生物碱成分,对婴幼儿有潜在的成瘾性,故对此类药要慎用,避免成瘾。WHO警告:可待因不能用于儿童咳嗽的治疗,因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成瘾性,也可引起便秘。

10激素类

可使小儿对感染性疾患易感性增加、向心性肥胖、多毛、高血压等。

11心血管药物

地高辛的毒性表现为厌食、恶心、倦睡、视觉障碍和心律失常。心得安引起支气管痉挛。速尿引起营养不良及低血钾症。

12维生素A和维生素D

维生素A与骨骼的生长有关,它可以使软骨成熟、退变。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骼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骨只长粗而不长长,使孩子成了一个长不高的矮子。另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并且在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以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症状。

13速效感冒胶囊

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够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

14氨茶碱

非用不可时,应严格按医生指导掌握用量,超量会导致氨茶碱急性中毒,出现烦躁不安、出虚汗、心动过速甚休克死亡。

15新生儿忌用药

氯丙嗪可致麻痹性肠梗阻。磺胺类、亚硝酸类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奎宁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皮肤稍挤压即出现局部青紫。伯氨喹啉易引起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呼吸急促、全身青紫,有血样尿。

16锌制剂

过量给药可中毒。急性中毒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时可引起惊厥、脱水和休克死亡;慢性锌中毒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铁元素下降及顽固性贫血等病症。因此,婴幼儿补锌应掌握好剂量和疗程,忌长期、超剂量用药,避免出现中毒反应。

17哌醋甲酯

本药能促进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近年来用用哌醋甲酯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效果较好,但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并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18抗组胺药

非那根由于镇吐和镇静作用被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为烦躁、幻觉、张力异常,婴儿猝死、及呼吸暂停。且其不良反应在婴儿中加剧,WHO警告:非那根不能用于2岁以下儿童。

综上所述,儿科医生面对前来就医的患儿时,根据儿童疾病大多危重多变化的特点,应正确诊断,并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夏国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贯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10月9日.

[2]杨宝峰等.药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