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张琦

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200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

下面我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心热爱学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一个生病的学生,我能为他着急,他一定会倍感温暖;一个有困惑的学生,我能为他排忧,他一定会心存感激;一个有困难的学生,我能为他解难,他一定会铭记终身。能对学生问寒问暖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而对学生的偶尔犯错甚至是冒犯自己,是宽容地就势引导还是撒手不管呢?有爱心的教师总是选择前者,他们善于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

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师生关系“专制型”、“放任型”等,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倘若教师没有关心和热爱学生,就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偏见;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教师只要走出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积极组织活动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开展活动。活动既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要有针对性。学校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我除了统筹安排好任务以外,还主动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劳动的过程中,我与学生们一起探讨省时有效的劳动方法,劳动下来我累得精疲力竭。这一切学生们都看在眼里,有的同学说:“老师你累了,去休息休息吧,我们来!”听着学生们真切而朴实的话语,我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活动中才能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才容易建立起来。

在活动中,我既要做活动的领导者,又要做活动中的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老师不但可敬而且可亲。期中考试前夕,学校组织体育运动会,学生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我觉得这些活动的开展一定会为我和学生们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于是我事先做了动员,提出了希望。运动员、后备队员、啦啦队成员,全体学生自己决定,我的任务是每次训练我都到场助威并指导。在赛场上,我就是一名观众,就是啦啦队的一员,赢得比赛时我和学生们一样欢呼雀跃,输了时我们相互鼓励。参赛的学生看到这些士气倍增,奋力拼搏,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成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教师同他们一样有喜怒哀乐,同他们一样关心班集体的每一件事,同他们一样是班集体的重要一员。通过这些活动,班级的凝聚力加强了,我和学生们的朋友关系也越来越牢固了。

三、重视主体地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宗旨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决定学生该做什么、怎样学的主掌者转变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应该主动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