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济南市地下水水质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济南市地下水水质现状

任少鹏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察院

摘要:为了保证济南市能有良好发展,需要有关人员能准确的分析出济南市地下水在水质方面的现状,并结合城市历史发展情况、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的情况,全方位的分析出水质各方面的特点,从而为济南市地下部水质的治理、管控提供扎实依据。本文就济南市地区地下水水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济南

地下水质量因素不仅关系着城市的发展情况,更关系着城市中每个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在济南市发展中逐渐出现了地下水水质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需要水质方面的调查人员通过使用现代水质检验手段,全面的掌握地下水各方面的情况。

1济南市目前地下水情况分析

1.1济南市自然换浆概述

济南市位于我国山东省之中的中东部地区,有着“泉城”的美称,从济南的发展来看,济南处在我国南方地区,因而济南有着较好的气候,四季轮转交替分明,其春季以及夏季持续时间较长,而其秋季以及冬季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并其在夏季之中不仅环境温度较高,同时还会伴随有大量的降雨,但持续时间的较短的秋季以及冬季之中气候比较寒冷并且整体比较干燥。从详细的自然环境数据方面来看,济南市全年之中的平均温度数值在14摄氏度左右,济南市全年累积的总降雨量达到613毫米。

济南市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在济南市的范围存在着黄河水系以及小清河水系两条水系,这两条水系不仅丰富了济南市的地表水资源,同时还能为济南市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提供补给,让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充盈。在两大水系的滋养使得济南地区的出现了护城河以及大沙河、秀江河等河流。在利用水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济南市利用现代科技并结合了各个地区的具体水文环境建造了十二座大小不一的水库,从而强化对于水资源的利用质量。在实际的运用中这些水库起到了对水资源良好的调节作用。

1.2水文以及地质方面的条件分析

每个地区在水文方面情况都不尽相同,同时自然环境之中的众多因素都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济南市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因素、地貌环境因素、地形构造因素等等方面自然环境因素都会对水文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地质构造方面的因素对于水文条件的形成以及发展有较为突出的影响。而济南市在水文地质方面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底层岩性构成特点方面、地貌单元特点方面的情况会对济南市其地下水结构产生影响。

2水文地质方现状分析

在济南市高速发展的阶段中,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工业发展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因为对于地下水使用、开采的力度发生了提升,以及对于济南市地下水方面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使得济南市地下水情况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逐渐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部分泉水断流、地表土层塌陷、地表土层出现裂缝的情况。另外现代工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让地下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1地下水总体水位下降状况分析

济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在济南市之中有着数量众多的自然泉眼,包括趵突泉、五龙潭等在国内外都具有知名度的泉眼,尤其是其中的趵突泉更是因为喷涌而泉水在水质方面、形状方面、喷发量方面的特点而被推为济南市众多泉眼的首位。但受到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济南市地区的地下水被大量开采、利用,并直接造成了济南市整体地下水位的降低。并且在地下整体水位持续下降的阶段中,趵突泉这一名泉在1976年之中的枯水期期间内第一次出现了断流的严重情况,最终大致趵突泉从全年大水量不间断喷涌,变成季节性喷涌的请款,甚至在一些严重的缺水的季节之中会较长时间的断流。从这一点就能较为直观的认识到济南市其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且在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历史上,在1989年之中的枯水期间内,济南市中泉区地区的地下水水位的高度下降到了20.8米高度,这也成成为了地下水水位高度下降最低的一年。同时期的泉水也出现时间长度为961天的泉水断流情况。

2.2地下水污染情况分析

经多年水质监测,济南市岩溶水已局部受到污染。铬、酚、汞等重金属污染物从未检出到有检出。虽然这些污染物含量较低并没有超过饮用水标准,但含量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黄台肉联厂、东郊水厂一带及王舍人庄、炼油厂、红庙、白马山等地,由于过量开采岩溶水造成水位下降,上层受到污染的第四系孔隙水下渗补给岩溶水,形成岩溶水高硬度区,个别地区已超过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如长清县归德镇地下水总硬度达467mg/L,已远远超过饮用水规定标准。

2.3地面塌陷及地裂缝

近年来济南市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历史上,在1993年平阴县栾湾乡西张营村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塌坑面积123m2,塌进土方500余立方米;1997年历城区郭店镇北由于矿区疏干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将卡车陷入其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发生在历城区陈家张马及长清县归德镇南王庄的地裂缝则直接造成了房屋的损坏。

3开发利用建议

保证城市供水,保护济南泉水名胜,防治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其根本对策是在调配全区水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把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不致加剧水文地质环境恶化的允许范围内,同时大力开发利用新水源,节约用水,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1)为保证城市供水和泉水出流,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合理调配水资源。济南市区可考虑引用黄河水,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而济阳、商河两县则应减少引黄量,开发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样不仅将引黄配额让给了缺水的城市,而且有利于降低浅层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渍化灾害的发生。另外,长清县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水及孔隙水资源,具一定的开采潜力,可增加开采量。

(2)调整岩溶水资源的开采布局,控制泉域岩溶地下水开采量。从保泉角度应停止泉区(普利门至甸柳庄一带)附近地下水开采。

(3)搞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涵养水源;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严格禁止兴建有污染水源的建设项目;加强“三废”的治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速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4)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宣传,提高全市人民对“节水用水”的认识,形成“节水从我做起”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使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地下水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

4结束语

地下水不仅是人们生活饮用水以及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同时地下水的情况尤其是地下水其水位的高低还对地表土层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地下水水质情况和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都有较大的关系。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针对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农田、工矿企业等特定区域的含水系统进行的。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已经造成地裂缝等严重的地质灾害,经济越发达,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大。为了解决眼前的水环境问题,建议进一步实施水资源的依法集中管理和污染控制,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生态农业、发展高科技新型产业、全面有效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从源头上加以防范。加强消减污染源排放量的同时,限期治理地面水厂污染,由于境内主要是有机污染,应研究有效的降氮治理技术,以消减COD为主要目的,开展地下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济南市水利局.济南市水资源公报2011[Z].济南.济南水利局.2011

[2]章新,贺石磊,张雍照,等.水质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5):117-119

[3]王鑫,丁立强.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下水质综合评价———以巴彦哈达地区为例[J].地下水.2013,35(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