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何春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何春燕

何春燕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前院急救120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5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基础组和优化组,分别27例。基础组实施传统急救护理措施,优化组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比急救效果、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相对比基础组,优化组急救有效率更高,急救及住院时间时间更短,组间数据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记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应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救护理措施;急性左心衰;急救效果

由于心脏瓣膜病,引发急性左心出现损伤,心律异常,心室前后部负荷过大,诱发急性心肌收缩力大幅增减,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导致临床综合征,如:缺血、缺氧及呼吸困难,尤其是急性肺水肿作为最重要的表现,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脏骤停[1]。因此,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效的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配合优质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故本研究就收治的患者,给予不同急救护理干预进行分析,详细汇报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5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基础组和优化组,患者男女比例30/24,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4.05±2.79)岁。基础组中男女比例16/11,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3.89±3.11)岁;优化组中男女比例14/13,年龄46~79.5岁,平均年龄(62.75±2.9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价值。

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诊断标准;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基础疾病合并严重者;肿瘤末期者;肝肾及肺部感染疾病者;患者配合度差。

1.2护理方法

基础组:急救使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配合,遵照医生建议,卧床休息,准备紧急情况应对措施,完成血液检查、静脉通路建立、吸氧等基本护理程序,之后,将其送至抢救室。

优化组:急救使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配合。方法:(1)维护、监测生命体征,做详细观察、记录,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2)条件允许下,调整适当的体位,尽量端坐,放松四肢,自然下垂双腿,减少静脉回流现象,进而将心脏前负荷减轻,控制左心衰发生率[2]。(3)对呼吸道不畅者,应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故及时对呼吸道清理,吸收氧气可用高流量鼻导管进行,再或者加压以提供氧气的呼吸机和面罩。(4)对静脉通路建立加快速度,确保血流畅通,控制输液速度符合患者情况,避免过度输液,引发不良症状。(5)密切观察、监测患者心理变化,强化心理护理,用热情,诚恳的态度对发病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者实施多手段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调整心态,让患者接受疾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配合度[3]。(6)对症药物的合理选择,以便让患者的病情得到快速改善,其中镇痛,采用适量吗啡;扩张血管,采用乌拉地尔;利尿,可采用利尿酸;心房存在慢性颤动或者心率过快;可采用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静脉注射;存在哮喘,氨茶碱。不过在药物服用过程中,应注意时间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及急救和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其中急救效果以抢救半小时好转、成功、死亡分析(有效率=半小时好转率+成功率)[4]。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其中的急救效果分析采用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急救及住院时间分析给予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当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时,研究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表1急救效果分析(n)%

3.讨论

急性左心衰作为心脏病学中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发病和死亡率高,一旦发病病情严重,导致急救护理艰难,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患者发病时及时、有效的获救,优异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但获救不及时,患者发病后,往往数小时内,生存率迅速降至最低,死亡[5]。因此,对急性左心衰者,急诊护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存率,临床疗效、预后康复效果等。而本院对此类疾病患者,为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研究结果显示:优化组的急救有效率比基础组高,且相对比基础组,优化组的急救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少,数据对比差异P<0.05。详情分析:一般,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虽然急救效果尚可,但是分工明确性不强,急救手段具有非目标性特征,致使急救护理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优化急救护理措施相对比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而言,明确分工界定,协调医患配合,因此,在部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模拟练习,对急救护士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发病病因、机制、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及日常健康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在遇到意外情况时,掌握优化过程的应用和实施急救措施的护理质量,让护理流程更加的具有规划性和标准化,从而提高急救的有效性[6]。优化护理措施,从患者生命体征、身体姿势、日常生活、静脉通路以及其他方面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改善急救护理质量。除此之外,经过改护理措施,患者日常生活需要、需求得到更好的满意,同时医生的诊断和急救时间缩短,为患者不良情绪调整、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提高以及急救开展提供保障。按照患者病症,对症使用药物,强化临床各项指标监测,有效提高急救的有效率。由此可见,相对比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优化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护理中,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急救有效率,缩短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让患者得到快速的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苗静,徐标.优化抢救护理方案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6,28(3):412-414.

[2]苏越.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6(A02):923-924.

[3]汤雁晓.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7(a02):1038-1039.

[4]张德芬,毛世芳,陈妮,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时间、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3):563-566.

[5]吴宇超,胡晓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35(a01):61-61.

[6]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