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

何霞

(广安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500)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并观察其应对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外科手指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护理管理前患者50例为对照组,实施管理后50例患者为实验组,观察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同时对其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管道、院内感染等。结论:针对外科护理的特点,护理人员出确保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外,同时具有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予以控制。

【关键词】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030-02

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funsafefactorsinsurgicalnursing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urgicalnursingsafetyfactor,andtoobservethemeasuresandeffect.MethodsFromSeptember2015toSeptember2016inourhospital100casesofhospitalizedpatientswithfingerastheresearchobject,theimplementationofnursingmanagementin50patientsascontrolgroup,theimplementationandmanagementof50patientsastheexperimentalgroup,observationofnursingriskfactorsexistedinnursingworkatthesametime,themeasuresoftheeffectwasobserved.ResultsTwogroupsofpatientswithadverseeventswithsignificantratedifferences(P<0.05);thenursingriskfactorsincludingnursingstaff,pipeline,nosocomialinfectionConclusion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surgicalnursing,nursingstafftoensurethattheprofessionalnursingskills,butalsohaveacertainsenseofriskprevention,controlofpossiblenursingrisks.

【Keywords】Surgicalnursing;Unsafefactors;Countermeasures

当前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已经列为医疗机构的主要评估指标中,由此护理工作也成为医院比较关注的一个方向之一。尤其是针对外科护理工作,外科所收治的患者多为病情危急或病情变化较快以及容易发生感染的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为护理工作行程了一定难度[1]。为提升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开展外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本次研究中特选取了我院手指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展开分组调查研究,观察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护理期间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外科手指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护理管理前患者50例为对照组,实施管理后5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0±8.54)岁;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40±8.63)岁。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外科收治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临床病例完整。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并发症者;未在本院住院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护理期间所涉及到的各项护理风险事件以及风险引发因素等,以及应对风险事件所作出的应对措施,将其进行统计分析[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风险因素发生频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其满意度评价标准为:①十分满意(80~100分);②满意(60~79分);③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外科护理因素统计结果

(1)护理人员因素

外科护理工作较为繁重,且多存在护理人员分配不均等问题,在一个护理人给予多个危重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期间便比较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另外,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导致其不能够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予以控制。

(2)管道因素

外科治疗期间多会进行插管辅助治疗,给予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可能出现自行拔管或导管堵塞等问题,形成护理风险。基于管道因素所形成的各种不安全事故起主要成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医护人员方面,首先在导管置入期间未能够有效的给予处理,导致在此期间买下了风险隐患,其次,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未能够针对此给予患者必要的告知,导致患者不注意致使导管堵塞等问题出现。第二个方面在于患者方面,患者不注意导致导管的脱离等,或基于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患者自主的拔管等造成不安全事故出现。

(3)院内感染因素

外科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等侵入性操作,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导致其容易受到感染,若未进行完全的无菌处理则可能引发感染风险。医院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患者,而不同患者患有不同的疾病,导致病房内部或走廊的公共区间存在着一定的病菌,而外科患者经由开放性治疗后,机体存在着切口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则可能在遇到病房或走廊中病菌时发生相关性感染事件。

(4)环境因素

院内洗手间或走廊设施不完善,或抢救设备的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安全事故。就院内公共区间方面来讲,地面积水未及时进行清洁,可能导致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滑到,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就各项抢救设备来讲,外科所手指的患者多为病情较为危机且病情发展不稳定患者,在到医院后需要及时给予抢救,若此时部分抢救设备不能够正常运行,则会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造成不安全事故出现。而在护理过程中同样如此,若相关医疗设备不能够正常适应或使用期间突发故障都可能引发护理不安全事故的出现。

2.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风险因素发生频率对比

经统计结果显示,除医院环境外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其他护理风险因素发生频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3.1研究结果分析

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除医院环境外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其他护理风险因素发生频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管道、院内感染等[3]。

3.2管理对策

(1)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定期开展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责道德,同时定期对所出现的护理不安全事件予以统计,对护理人员进行告知,避免出现同类型护理不安全事件[4]。同时,可在科室内为护理人员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讲座与进修机会,以此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基础知识等。另外,在科室内定期进行业务能力的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自主提升自我业务水平。

(2)优化院内环境

保持院内各项通道的通畅,同时确保抢救设备的正常状态,另外维持洗手间或走廊等公平空间的卫生与安全[5]。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外科患者最容易出现的不安全事故便是相关性感染,需要加强对无菌操作原则的管理,在治疗期间与护理期间必须确保全过程无菌操作,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可能性。

(4)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多数外科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发展较快,在实施各项护理服务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患者或家属之间的沟通,获取他们的配合,确保护理措施顺利进行。

(5)加强轮班制度与科室管理

在护理过程中,如出现人员与护理任务不匹配情况,不能够经由延长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问题处理,需要及时的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合理的进行护理人员配置,以此来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外科护理的特点,护理人员出确保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外,同时具有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予以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晓波.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02(14):126-127.

[2]竹婴,杨术兰,付雪梅.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09(30):129-133.

[3]杨明菊.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7(31):15-16.

[4]陈雅文.普外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09(17):242-243.

[5]潘桂华.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08):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