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形式主义方能精准扶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3

克服形式主义方能精准扶贫

李雅丽孔磊汝鹏

太和县委讲师组安徽阜阳236600

【摘要】新时代的精准扶贫,最要避免的就是形式主义,从事实出发,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中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了克服形式主义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形式主义;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扶贫领域中也出现了诸如“政策不落地、帮扶走过场、搞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等形式主义问题,同时《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中强调,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干扰了脱贫攻坚工作,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制止。

一、形式主义在扶贫领域中的主要表现

(一)少数领导干部“口中高喊脱贫、脚下没点泥土”

一些领导干部口头上重视脱贫工作,口号喊的震天响,但实际上很少下乡调研。偶尔下去调研了,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会议室里搞调研,办公室里听汇报”,不能真正沉下心来为贫困群众做实事。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连自己管辖范围内有多少贫困户都不清楚,更别说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措施等具体情况了。

(二)把精力浪费在填写各类表格上,做了大量无用功

不可否认扶贫工作需要填写一些表格,需要留下一定的痕迹,但这不是工作的重心,扶贫工作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但现实情况是,“填表”和“扶贫”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填写各类表格上,成为了“填表扶贫”。据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曾说,全村130家贫困户,每户的扶贫统计表均为一式4份,每份表格他需要在4个不同的地方签上大名,仅填写一遍他就需要签2080个名字。基层干部抱怨说,月进度表、季进度表……在文山会海里往来复去,哪还有时间思考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1]

(三)材料要求不能有涂改,过于苛刻

脱贫攻坚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干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起早摸黑。特别是村级干部,白天要入户走访,解决群众家中存在的问题,晚上坐在灯下填写各类表格,再加上有些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笔误”,因为有的督查干部要求表格不能出现涂改现象,所以一旦出现“笔误”,就要重新填写。还有的干部对表格的要求更严格,像宫女绣花一样。比如某户“因缺劳力”致贫,假如写成了“缺少劳力”或“缺劳动力”就不符合要求;如果某户“因病”致贫,还要填写具体生了什么病,如果没有填写,就不符合要求,否则在考核中就是不合格,弄的基层干部哭笑不得。

(四)弄虚作假,在数字脱贫上做文章

扶贫工作就是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贫困户的自身努力,真正过上“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但现实情况是有些干部为了让贫困户的收入达标,不惜弄虚作假,特别是有的贫困户自身无劳动能力,在收入核算表上还有务工收入。有的贫困户收入不达标,干部就动员其子女或者亲友给些钱,以达到当年的脱贫标准,凡此种种,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被脱贫”。

(五)帮扶工作走过场,部分驻村干部装样子

为确保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各地纷纷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地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理清脱贫思路、落实扶贫项目、解决贫困群众困难,赢得广大基层群众的支持。然而,现实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走过场”、“走读式”式的驻村扶贫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干部人到心不到,不把驻村当一回事,“只转转、不用心”,对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发展制约因素等不了解,对帮扶工作不熟悉、不投入,工作中不尽职、不作为。有的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村子和单位“两头跑”,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进度。还有的驻村干部“只谈谈,不落实”,搞“纸上谈兵”,没有深入实地、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导致帮扶措施不精准,帮扶成效大打折扣,既影响脱贫攻坚进程和质量,又损害党和政府形象。[2]

二、在扶贫领域中存在形式主义的消极影响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真正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发力,如果从上至下层层加码地搞形式主义,就会使基层干部不堪重负,苦不堪言,达不到脱贫成效,也会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形式主义会让基层干部觉得“苦”和“累”

基层干部不仅有扶贫工作,还有其他工作要做,比如: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安全生产、污染防治、文明创建等等,每一项工作都会被考核,稍有松懈就会落后。“弹钢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在扶贫领域重形式、轻内容,不仅会占用基层干部的精力与时间,也容易导致基层干部出现职业倦怠,工作热情降低。[3]大量时间、精力耗在纸面上,要为村里做点实事,反倒只能挤时间。仅填表这一项,就足以让基层干部觉得“苦”和“累”。

(二)形式主义会让群众觉得“烦”和“恼”

2018年一个贫困户的“门前告示”引起了大家关注。这位贫困户在家门口的砖墙上写道:各位领导,本人已经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这种现象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扶贫干部的频频造访已经影响到了贫困户的正常生活,使得贫困户疲于应付了。这背后存在的形式主义,其表象是看起来大家都在忙,而实际上效果不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让贫困户签字。因为每次填表都要得到贫困户的签字认可,所以,基层干部要经常到贫困户家里,让贫困户签字或按手印,时间一长,就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群众也觉得很烦恼。

(三)形式主义会让扶贫效果变得“差”

精准扶贫中的形式主义会占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根本没有精力去搞实际工作,没有功夫去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看起来好看,视察时资料很全,但实际上扶贫工作根本就没有真正效果。一些地区不能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对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精神理解不深入,很多工作往往简单化,标准定的很过高,不符合实际。这些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最终导致扶贫工作受到影响。

(四)形式主义会让党和政府形象变得“低”

形式主义多了,很多精力就花费在无用的事情上,甚至有的起了反作用。我们在调研中就经常听到群众抱怨说:“中央的政策是好的,都被基层的干部执行歪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是沉下心来,认真去老百姓家里了解贫困户的实际需要,采取因户因人施策。如果形式主义多了,仅追求资料的“完美无瑕”,在脱贫数字上面做文章,不在增加贫困户收入上下功夫,扶贫工作肯定做不好,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三、克服扶贫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对策建议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现在倒计时还有20个月。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股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因此,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要下真功夫克服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老百姓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所以,精准扶贫工作应“咬定青山不放松”。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扶贫的主要领导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靠开会布置工作,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亲临一线,多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了解实情,精准施策,让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改革考评机制,使考评更加科学化、多元化

提高扶贫质量,必须在考评机制上下功夫,避免“以数据论英雄”。通过调研,多数扶贫干部均表示,希望能改变传统的考核办法,让他们在“精准表格”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田间地头,给贫困群众多出实招,多办实事。首先,应设计完善的脱贫考核体系,不能仅仅侧重于材料、文案工作,还要包括实际的参与过程与减贫效果。其次,应完善奖惩制度。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对脱贫效果显著的地区以及扶贫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惩罚。最后,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指标,推动脱贫政策顺利落地。[4]

(三)重扶贫实绩,轻表格资料

诚然,扶贫效果如何,通过表格资料可以更宏观更直接地呈现出来,也便于上级检查。但是表格资料再完美,也比不过现实中的完美。表格中的数字也好,内容也好,都只能侧面反映工作有一定的实效。而一户贫困户填几十种表,未免多了些,填表时间多了,放在帮扶上的时间就少了,有点本末倒置。对于没必要的表格资料,该清理就要清理,毕竟扶贫成绩不在表中,脱贫成效更不在资料中。要过上好日子,应该放手让干部走进贫困群众,帮他们解决困难,提供路径,提振信心,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点为贫困户创收、增收的真功夫。

(四)强化执纪问责,严防弄虚作假

在当前真扶贫、扶真贫的主流中,有些地方出现“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问题,严重背离了扶贫本义,影响了扶贫进程,群众对此特别反感。让贫困人口脱贫,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因此,扶贫工作必须要踏踏实实,公开透明,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扶贫工作进展到哪里,各种补贴、资金发放到哪里,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就要跟进到哪里,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精准监督。同时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敢于执纪亮剑,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五)驻村干部要当“住校生”,让扶贫不再“走过场”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基层干部尤其是驻村帮扶干部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承担着把党和国家的帮扶政策带到群众身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因此驻村帮扶干部要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安下心”“扑下身”,把村子当家住,把群众当亲人,深入贫困群众中展开调研,因地制宜,真正挖掘出适合当地发展的“金点子”,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彻底帮助贫困地区和人口摘掉“穷帽子”。[5]对那些驻村帮扶工作不力、“走过场”式的驻村干部不仅要及时召回,还要严肃问责,用奖优罚劣的制度机制,倒逼驻村帮扶干部积极履行帮扶责任,保质保量完成帮扶任务。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最要避免的就是形式主义。脱贫攻坚是一件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更掺不得一点水分。当前,全国范围的脱贫攻坚正进入倒计时,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切实克服形式主义,才能让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才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参考文献:

[1]程威:坚决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9-02.

[2]陈奕蓉:“走过场”式驻村干部要不得[N].人民网-云南频道2017-07-19.

[3]李汉才:精准扶贫应坚决杜绝形式主义[J].《人民论坛》2018年第36期.

[4]张弛:精准扶贫应谨防形式主义[N].人民网.2019-02-25.

[5]赵霞:力戒“走读式”驻村帮扶[N].人民网.2017-08-16.

【作者简介】李雅丽(1969.03),女,安徽太和县人,高级讲师。孔磊(1981.12),男,安徽太和县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