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板融入诊断教学中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板融入诊断教学中的初探

刀保萍

刀保萍(云南省德宏职业学院云南德宏678400)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037-02

【摘要】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度的桥梁课程,是学习临床所有专业课的基础,是培养临床医疗工作者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近年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实践技能部分大多数内容涉及到诊断学,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且能顺利通过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基本技能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实践技能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诊断学教学

医学高职教育的目标,强调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度的桥梁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近年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实践技能部分大多数内容涉及到诊断学,如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等。因此,加强基本技能教学和训练,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对于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多年的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板融入诊断学教学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今后能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并服务于临床。

1我州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现状

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国家对执业医师准入的第一道门坎。3年来笔者参加监考,在监考的过程中看到了我州考生的现状,实践技能考试存在动手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如在体格检查时临床常用手法不熟练,动作不规范;合格率低,总合格率在40-70%之间,如果严格打分那合格率在40%左右。虽然考前有短期培训,只是暂时应付考试,对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水平那远远是不够的,也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从基础抓起,那就要依靠我们的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培养。

2诊断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1)由于学院的扩招,学生人数增加,而教学资源添置相对滞后,使学生技能训练机会减少;(2)部分教师在某些基本技能操作上手法不统一,不规范,使学生技能训练不规范,甚至存在原则性错误;(3)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带教的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临床工作繁忙、实习生人数多,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要求认识不够,高科技检查明显地削弱了临床医师的检验诊断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影响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3诊断学教学改革

3.1转变观念,调整教学计划

首先要让教师们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其次是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增加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实验课时,并实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制度,使学生在校期间真正达到理论过硬、动手能力强的要求,毕业后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考试以及应用于临床。

3.2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板融入诊断学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

3.2.1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板为基础,提高教师的认识及实践教学

在每一学期上课前,就把内科教研室的教师集中起来,集体备课、规范化操作演示,确定统一标准,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提高了实践能力。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精讲重点内容,说清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把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贯穿于诊断学教学中,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相关知识。

3.2.2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板为基础,改进教学模式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三大模板展示给学生,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目前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项目、相关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诊断学课程时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实际学习的能力来选择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1]。(1)如学习问诊时,采用角色扮演法,课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几份类似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病史资料,并选择3-4名同学进行角色预演。授课过程中,先由教师与1名学生进行“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问诊,然后再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角色的扮演。(2)体格检查、一些基本技能操作的教学,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观看光碟、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设置,如心肺听诊模型、肝脾触诊模型、人工心肺复苏模型、胸腔穿刺、腰穿模型等,先由教师示教,后指导学生“回示范”训练,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练习了解其掌握程度,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3)心电图、X线检查这两部分内容抽象较难理解,故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阅图等方式进行教学。(4)实验室检查这部分内容,采用临床实验报告分析讨论法。教师从教学医院收集临床实验报告单,课堂上共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诊断。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和参与实践操作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能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技巧、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3.3临床实习前强化训练

在临床实习安排一周时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临床技能集中强化训练,进一步熟练、规范学生的操作。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又能缩短进入临床的不适应期,保证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3.4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督导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向临床工作角色转变的必经之路,通过临床实习的实践过程,能够使学生对诊断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到达熟悉掌握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思维,为毕业后胜任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临床实习是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的延续。目前由于各医学院校扩招,实习医学生人数多,临床实习基地紧张;临床带教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实习的质量不尽人意。面对这些困难,我院采取(1)扩充实习基地,满足实习需要;(2)建立临床实习督导组,制定实习计划;定期与相关实习医院进行沟通,选派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带教;每个科室实习结束后要进行实践技能考核。

3.5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板为基础,改进诊断学考核手段

以规范的操作为目标,参照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和要求,与教材有机结合。诊断学考核分两块,一块是理论考试,另一块是实践技能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所占分值为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病史采集(10分)、第二部分是体格检查(10分)、第三部分是体格检查中的心肺听诊(10分)、第四部分是读X光片和心电图(10分)。考核内容与次序采取由学生随机抽签,这样能体现出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实践考核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实践课学习的热情与自觉性,能够营造出课堂上学生认真操作、课后反复练习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其他内容我们是安排在临床实习结束后的毕业综合技能考试内,因在上诊断学课程时,临床课程还没开,故病案分析、外科基本技能等内容暂不考。临床实习结束后,安排毕业统考,以前只是进行理论考试(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传染病学);目前加入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模拟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场景,分三站考,第一站:病史采集、病案分析;第二站:体格检查、基本技能;第三站:读X光片、心电图、心肺听诊。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能力、临床诊疗的能力。

总之,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基本功。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为培养实用型人才,诊断学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实用型人才。自教学改革以来,实践技能考试成绩虽然明显好于教改前,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总结、改进,以便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边荣江,王玉真.谈卫生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