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龙门镇龙门三村农居点公寓化项目设计之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杭州市富阳龙门镇龙门三村农居点公寓化项目设计之浅谈

罗平花

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10000

摘要:近年来,因推进古镇复兴计划需要,古镇核心区块有大量房屋征收户需要外迁安置。为配合核心区块的古建筑收购,政府已承诺安置的就有几十户。另外,所在龙门三村还有大量的无房户和住宅困难户亟需安置。富阳区位、区政府按照“杭派民居”项目建设要求和标准,加快推进八亩口区块农民安置住宅的项目建设。

关键词:杭派民居;公寓化设计;设计思想

一、项目概况

龙门镇地处富阳市南部,面积18平方千米,与本市常安、上官、环山等乡镇相邻。全镇共有居民7000多人,其中90%以上姓孙,是目前我国国内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后裔最大的集聚地。龙门村为全市最大的村庄,因龙门山而得名。全镇四面皆山,山势南高北低,是一个小盆地。这里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整且极为罕见的山乡古镇,龙门古镇保存自明至民国时期不同风格的大小祠堂、厅堂、民居、古塔等,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

项目交通与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基地位于龙门古镇西北,龙门三村安置地块,距离镇区主干道中龙线仅几十米远,交通便捷。场地现状环境较好,西南侧为农田,东、北侧隔村级道路为现状农居点。

基地地形方正,地势较东侧道路低1.5米左右;场地规模较小,东西向约54米,南北向约214米,用地面积11844.29平方米。

二、设计目标

当前,公寓式住宅普遍存在布局兵营化、形式欧美化的特征,缺乏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和居住建筑的传承。本项目设计意图展现龙门古镇特有的院落式杭派民居形象为出发点,以错落的建筑布局、层次多样的院落空间、统一的建筑立面,表现出地道的传统韵味,力求创造具有典型龙门特殊的美丽乡村景观。

三、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为延续传统民居建筑的风貌和创造宜人的生活氛围,设计强调以院落、街巷等元素,再现传统村落生活场景。

基地地形及外围道路为南偏东约40度,因此建筑的主朝向偏东或偏西布置均为合理朝向,这就给庭院的围合创造了条件。方案沿基地长边共布置三组庭院,建筑围绕这三组庭院自由排布,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公共空间。同时,用一条南北贯通的步行巷道连贯各组庭院,形成点、线、面融会贯通的步行系统。底层各户设置独立的前院或后院,避免主通道人流对住户的干扰。

依据规划要求,本地块共设置30幢建筑。住宅层数以3层为主,局部设计为4层,住宅侧向间距6米以上,满足消防间距要求。住宅主要朝向为南偏东36度和南偏西54度,满足日照间距三层H*1.25*0.8(30度-45度)=9.6*1.25*0.8=9.6米,四层12.1*1.25*0.8=12.1米的基本要求。

因场地与现状道路有1.5米高差,为解决底层住宅的潮湿问题及减少场地填方,在住宅楼底部设置2.8米高架空车库及储藏空间。其中沿西侧规划道路的架空层设置机动车库,沿东侧到道路的架空层设置服务用房。

2、交通组织

场地交通采用人车分流系统,院落内部与外面机动车道利用高差关系来实现人车分流。局部院子设置了地面停车位,可供临时停车。机动车道沿基地周边布置,基地南、北侧设有8米宽机动车道,东侧现状为6.0米宽机动车道,另在西侧设计5.0米宽机动车道,沿此道路设置有一排架空车库。

在场地内部设置步行通道,南北贯通,并在场地各向设置多个台阶与坡道入口与场地外围道路连通。

住宅架空层共设置22个机动车停车库,场地内设置地面停车位10个,满足住户的停车要求。便民中心东侧设置3个停车位,供外来车辆临时停靠。

3、竖向设计

住宅建筑3-4层,层高3米,室内外高差0.1,建筑檐口标高8.9-11.9米。架空层层高2.8m。便民中心2层,底层层高4.5米,二层层高3.9米,室内外高差0.3米,建筑檐口标高7.94米。

4、绿化景观设计

本项目的景观绿地系统布局清晰,以点线面结合方式形成完整绿化系统。面为每个住宅院落空间相互渗透形成的整体层次的基础绿化;点为便民中心广场、住宅间围合的中心绿化及结合现有水系做的小水景等景观节点;线为联接中心景观等的步行景观道路,提供了美好的内景。

丰富的绿化及地形变化营造出曲径通幽、步移景易的场景,编织出一幅居住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美妙画面。此外,景观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均衡性,保证每户人家都有良好的视觉条件。公共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体尺寸,大到公共场地的设置,小到建筑小品的材质选择,每一处细节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关怀。

在集中绿地、院落空间绿地中适当设置健身器材、休息座椅、凉亭、儿童游戏玩具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息、娱乐、游嬉等方面的需求,突出生态与健康的主题。

四、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思想

1.努力营造一个经济、实用、舒适的居住空间。

2.从细节入手,做到细致入微,关爱每一个人,体现人性化设计。

3.建筑形式和风格力求简洁,符合当地民居建筑特点,并与周边建筑形式相协调。

4.努力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的性价比。

2、单体建筑设计

户型设计:各一层户均设有内院,设计中所有居室、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均直接采光。在良好的南北朝向基础上,确保居室的日照条件。同时,在满足基本生活功能的前提下,我们在住宅功能的使用上,设计中还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1)厅与卧室强调方正的形状以及南北朝向。

(2)宽敞的南侧大阳台,既是观景之地,又是景观之处。

(3)留有充足的储藏空间、存物柜、壁龛,一方面从形式上体现由内而外的人本主义,便民中心为二层建筑,分东西两栋建筑,东幢底层设置便民中心门厅及服务台,二层为便民中心服务厅。西栋一层为村民红白喜事餐厅及厨房,二层设置村委办公室及会议室。

3、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设计

建筑造型以稳重、大方、线条流畅、色彩和谐统一,建筑立面细部设计不繁琐为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杭派民居建筑符号的抽象运用,结合现代居住功能的要求,创造具有龙门本地特征的建筑风格。

外墙饰面材料强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采用白色、灰色涂料、灰色石材及木色铝板相结合,体现出建筑的优雅气质和历史底蕴,同时满足造价的经济型及合理性。

结束语

建筑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农居公寓化项目设计要充分考虑现代生活的融入,要具备城市生活的便利配套设施,也要把当代村民的实际生活需求放进去,在场地空间为村民所需的集聚活动设计必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