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期心理卫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浅谈老年期心理卫生

漆玉蓉

漆玉蓉(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在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的今天,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两方面分析老年期身心问题的产生和现况,并就如何应对提出看法,以便如何保持老年期身心健康。从而达到抗老防衰,延年益寿,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期心理卫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038-02

目前我国已迈入老龄社会,关注老年期心理卫生尤为重要。许多老年期的躯体疾病往往不是到了老年期才开始发病的,其中有些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在老年前期或更早时期就开始了。因此,预防这类疾病应该从中年期甚至青年时代就开始。

祖国医学中,《内经》很早就提出养生,又称摄生,即保养生命。其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的和谐,脏腑与气血阴阳的和谐,最终维护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养生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来调摄;情志方面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饮食方面要“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劳作方面要“形劳而不倦”,避免“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精”。还应积极参加“导引按摩”等健身活动。这些养生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养形和养神两大类,其基本原则是形宜动,神宜静,动静得宜,则“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突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唐代医家孙思邈也极重视养生,实践养生,且成效显著。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养生的方法,内容涉及到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等各个方面。提倡:1.养生:是指通过修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去病延年的目的。2.食治:其内容包括食宜、食养、食疗等。3.养老:指老人的养生及老年病的防治。4.调身按摩,动摇肢节,导引行气。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多年的生活经历,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使他们养成了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体验,但由于生理功能的下降,身份的改变,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经济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而使他们的心理状态逐渐发生了相应的变异。上述因素相互作用使老年人形成一些特别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小心、谨慎、保守、刻板、孤僻与固执。由于配偶、亲友、同事的逐渐离世,子女的离居,使得老年人更易感到孤独和空虚。然而,我们还要看到老年人的神经生理功能虽有减退,听视觉及记忆力等方面有所下降,但其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尚保持较好,他们对生活的基本要求、乐趣、欲望仍希望得到满足。当其感到孤独时,希望能得到体贴与安慰,对有趣的事物则想多学点,以便从中找到乐趣。另外,老年人多年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使他们的心理活动憧憬于“现在”与“过去”的回忆,若有人与他们共同回忆则更感快乐。

人们在年轻时代往往有许多抱负和志向,或立志从事工程技术方面、农业方面、文艺音乐方面等,为祖国、为人民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许多人经过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终于壮志得酬,到了老年,觉得不负此生,得以欢娱晚年,但有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到了老年后,事业成就不著,以致叹“壮志未酬身已废”,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胜唏嘘。在前者有时也还会不时追念过去的辉煌经历,留恋不已,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未来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必须保持平静而愉快的情绪。到了老年,将工作岗位让与青壮年人,是有其重大意义的。但有些人在退休后或离休后,由于生活的内容、节奏发生了变化,可产生一些负性情绪。或在退休离休后,觉得离开了工作岗位,似乎失去了什么,好像减少了生活的意义。认为成天赋闲在家,除了饮食、睡眠以外,无所事事,从而产生无用感、自卑感和烦燥抑郁的情绪,甚至觉得度日如年,前途茫茫,消极悲观。所以老年人要以平静的心态过好离休退休关。

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期,在退休离休后仍需根据自己的力所能及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自己仍然紧跟着时代的车轮前进,使自己一直放宽眼界。仍然生活在集体之中,并以自己学习所得,加上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参加社会活动,做些有益于公众的事。

还有些人到了老年期,兴趣与爱好既可丰富生活内容,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并且大脑是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休息。它们可协调平衡神经系统各个器官的生理活动。如可以多听听轻松愉快的乐曲。悦耳动听的旋律,对大脑和有关情绪部分起良好的调整作用,使神经系统的活动更为协调平衡,从而松弛肌肉,平稳血压,稳定心率,均匀呼吸,规则胃肠蠕动,消化良好,营养物质的吸收增进。也可以参加缓慢和持续的体育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体操,游泳,爬山等。但锻炼要认真,持之以恒。

前述老年人较易患某些慢性疾病,要适当注意自己的健康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请医生检查身体,但只要“适当注意”就可以了,不可过于关注自己身体。正确对待生活事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外面和积极的方面去,向前看。从事件中解脱出来,依靠组织或大家的力量解决,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