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对高血压的治疗评估

/ 2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对高血压的治疗评估

廖发荣戴日新杨锡恒罗瑞霞

廖发荣戴日新杨锡恒罗瑞霞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541001

【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和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与对照组(114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高血压是心脑肾疾病的高危因素,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脑肾疾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的关键因素,有效控制血压能降低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部分病人单药治疗高血压,其血压的控制不理想,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案[1,2]。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观察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使用相关药物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高血压患者,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高血压患者237例,按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50~80岁,平均(65.5±6.3)岁;病程2~15年,平均(10.5±4.3)年;其中糖尿病34例,卒中15例,高血脂42例,冠心病35例。对照组114例,男60例,女54例;年龄52~80岁,平均(68.9±6.4)岁;病程2~16年,平均(8.6±4.8)年;其中糖尿病29例,卒中15例,高血脂28例,冠心病25例。两组患者伴发疾病均按常规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50~80岁;③初治高血压患者或停用降压药物2周以上;④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依从性好,愿意配合检查治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伴严重肝肾疾病、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氨氯地平药物使用禁忌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停服原来的降压药物,给予2周的药物洗脱,即服用安慰剂1片,1/日,每周测血压1次。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010700,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氢氯噻嗪(12.5mg,1/日,国药准字H32021683,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国药准字H20057227,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连续服药6周。

1.3观察指标

1.3.1血液生化检查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钾、血钠、肌酐、尿酸、尿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2血压的测量血压测量参照《中国血压测量指南》[3],在上午9:00~10:00进行,应用标准袖带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1.3.3疗效标准参照《心血管系统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治疗疗效评估标准,显效: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并降至参考范围或下降﹥20mmHg;有效:DBP下降﹤10mmHg且未降至参考范围或下降10~19mmHg和/或收缩压(SBP)下降﹥30mmHg;无效:DBP与SBP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结果

3.1临床疗效:观察组123例,显效75例,有效3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9%;对照组114例,显效69例,有效2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3.32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和生化指标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肌酐、尿素、血脂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169.49±9.08)mmHgvs.(136.37±8.09)mmHg,(175.26±8.89)mmHgvs.(132.46±8.24)mmHg]、舒张压[(102.73±5.68)mmHgvs.(82.65±5.39)mmHg,(108.54±5.40)mmHgvs.(73.46±5.82)mmHg]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降压更显著。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血钾降低、尿酸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钾无明显变化,但尿酸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4例,乏力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3例、心悸6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一线降压药。氨氯地平是第二代CCB,CCB作用于L型钙离子通道,扩张周围血管平滑肌,而降低血压.[4]。ARB取代血管紧张素II受体和ATI受体结合,降低外周阻力[5],降低血压。厄贝沙坦复合制剂的给药方式,服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文提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首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比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疗效好。其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6周降压治疗,使肌酐降低,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通过降压,改善肾功能。对照组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再次,对照组通过利尿使血钾降低,观察组队血钾无明显影响,可能是厄贝沙坦保钾和氢氯噻嗪排钾中和所致。此外,对照组尿酸显著升高,可能是氢氯噻嗪作用的结果。

通过利尿使血钾降低,观察组队血钾无明显影响。观察组对有降低尿酸作用,ARB降压同时降低血液尿酸,与有关研究一致[6],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是厄贝沙坦可拮抗氢氯噻嗪引起的血尿酸升高,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可用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治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好,不影响血电解质,还能改善肾功能,还能用于高尿酸血症不伴痛风的高血压患者。此外,厄贝沙坦治氢氯噻嗪复方片服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厄贝沙坦治氢氯噻嗪复方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力生,吴兆苏,朱鼎良,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8):579-616

[2]FranklinSS,LopezAV,WongND,etal.Singleversuscombinedbloodpressurecomponentsandriskforcardiovasculardisease,TheFraminghamheartstudy[J].Circulation,2009,119(12):243-50.

[3]王文,张维忠,孙宁玲,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01-15.

[4]罗伯特?O?波诺(编者),道格拉斯?P?兹普(编者),彼得?利贝(编者),Braunwald心脏病学(英文影印版)(第9版)天津: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3:965-968

[5]郭旭梅,武一平,毕隽芳,等.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各34例的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54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