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对道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周陆成

周陆成/中共道县县委党校

道县地处南岭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发现有用矿种38个(43个亚种),发现有价值的矿床、矿点91处。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8个,矿区(矿段)10个。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于道县可持续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和全面建成小康道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道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

(一)编制开发利用规划。

道县通过制定《道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控与监督。按照遵循“十分珍惜、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有效保护”和“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优化和调整我县矿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以骨干矿山和加工、深加工企业为依托,巩固和提高优势矿产品在全市和省内、外地位,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强化矿业管理,有效保护和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矿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二)强化勘查基础工作。

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地勘单位深入道县勘查优势矿产资源。至目前,有9个勘查单位在道县境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勘查项目22个,勘查面积6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祥霖铺矿区湘源矿区。

(三)强力整治开发秩序。

近年来,道县按照“深化治乱、突出治散、立足治本”的总体思路,成立了高规格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专人,组建150多人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综合执法队伍,出动执法车辆200多台次,先后11次对全县非法开采行为进行强力整治。有效地打击了非法采矿者的嚣张气焰。

(四)推进市场化运作。

为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县委、政府相继制定了一整套的税费优惠政策,吸引外地资金和技术投入到我县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来,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高效、规模开发矿产资源。目前,已引进上市企业东方雨虹、华新水泥、新都酒店3家上市企业在道县投资,矿产资源开发投资总金额达10亿元。

二、道县矿产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质勘查工作滞后。

全县已发现的90多处矿床(点)中,有地质资料的仅为30余处,且这些地质资料大部分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地质资料和勘查报告,大部分矿山未经详查,储量不清,参考价值有限,大多资源勘查还停留在预查和普查阶段,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发需要,制约了矿产产业的发展。同时,九嶷山至姑婆山多金属成矿带、都庞岭多金属成矿带等2个国家“十一五”规划重要成矿带,地质找矿工作薄弱,目前仅进行基础地质调查和航测。

(二)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全县72家矿山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矿山企业重开采、轻开发,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和延续产业链,资源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益。目前,道县湘源锡矿未形成高效规模开发;鑫利公司仅开发地表锰资源;江南广德矿业公司对深部锰资源尚无有效开发方法;道县祥光铅锌矿、道县黑洞古—半边岩铅锌矿因权属重叠矛盾,暂未进行开采。2009年,全县矿产开发锰矿石仅3万吨、高岭土5万吨,铁、铅、锌、锡、钨等优势矿种尚未开发利用。由于我县矿产开发出量少,县内冶炼企业只能从外地购买进口矿石来加工。据统计,今年来蓝瑞冶炼、鑫利锰业、远华冶炼三家企业购买了6万多吨进口矿石,将1600余万元资源税留在了外地。

(三)权属重叠矛盾突出。

我县部分矿区在探矿权、采矿权上有不同程度的矛盾,权属重叠交叉,范围界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开发。湘源锡矿区的黑洞古—半边岩铅锌矿采矿权2008年到期后,因与癞子山铅锌矿探矿权重叠而暂未延续登记,无法继续开采。祥霖铺矿区的审章塘铅锌矿与祥光铅锌矿对矿区蕴藏的14.78万吨钨矿存在范围重叠矛盾,虽然通过县政府多次组织协调,但仍未达成调解协议,致使该地区的资源只能闲置。后江桥矿区的采矿权人为道县冶炼总厂,而实际投资方为江南广德矿业公司,该公司费尽周折,于2009年月11月办好了采矿证,但由于不是采矿权人,无法开发利用深部丰富的铁锰铅锌资源,为此该公司提出采矿权转让申请。

(四)依法监管力度不够。

全县矿点达91处,涉及面广,矿山场点散,矿点数量多,监管人员及设施非常有限,管理上存在漏洞。一是滥采乱挖屡禁不止。部分群众因受利益驱动,无证开采,私挖滥采的现象非常严重。仅在湘源锡矿矿区,就多达20个非法开采窿口,严重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在螃蟹木矿区,横岭乡的老鸦窝也存在村民肆意非法开采的现象。二是税费征缴流失严重。部分群众大肆开采表土层的鸡窝矿,并偷偷将矿石贱卖到江华等地,致使税源白白流失。全县现有的62家砖厂,其开采的砖瓦用粘土矿大部分未办理相关手续,39家建筑用灰岩矿也未进行有效管理,基本处于零税状态。三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开采过程中,矿业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是矿山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和治理达标率较低,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复垦和还绿率也很低,次生地质灾害未有效防治等。在祥霖铺多金属矿区调研时,调研组看到,原来的青山千疮百孔,大大小小的矿石横七竖八堆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湘源锡矿矿区,部分村民私挖滥采,洗矿的污水冲入泡水河,严重影响了沿河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

(五)矿产开采环境不优。

矿区周边的部分群众受利益驱动,故意寻衅滋事,非法阻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矿山的正常开采,矿山经营者苦不堪言。粤龙高岭土有限公司由于矿区所在地的达头山村民阻工,今年2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企业利益蒙受了巨大损失,若是能正常生产,公司每年能创税逾百万元。7月29日晚上,达头山十余名村民强行到公司抢走矿产43车,造成公司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鑫利公司在后江桥矿区矿车的正常出入也遭到村民的无理阻拦,最后被迫停工。该公司从自己修建的尾砂库中捞取尾砂矿进行提炼加工,由于村民的无理取闹,尾砂矿至今没有搞成。

三、对道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发展定位上,以“治散治乱,依法治理,限小扶大,规模开采,深度开发,永续利用”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全县矿产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按照节约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推进全县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产品精深加工,切实做到矿产资源统筹规划、依法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加工增值水平,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建立矿产资源供给与深加工之间紧密协作关系,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矿业经济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壮大全县矿业经济,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效益显著、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资源产业化道路。

(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监管。

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必须坚持本地资源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的监管。一要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二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集中整治。三是切实加大矿产资源税费征缴力度。

(三)建立矿产资源利用长效机制。

要以加快矿产资源整合优化为龙头,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长效机机。一要着力破解矿区矛盾纠纷。要切实解决权属矛盾。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将探矿权与采矿权,采矿权与所有权之间的矛盾,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道县丰富的矿产资源。二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优化。开发整合可有效解决一矿多开、大矿小开问题,优化开发布局,促进矿山规模化开发和集约化经营。把分散的矿点、矿场集中清理,重新配置,将不符合要求的全部予以关停。把零星的小选厂、小矿山运用资产纽带有机地组织起来,同时合理地配置与选、冶能力相匹配的资源,使矿产资源效益最大化。三要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要切实加大对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伴生矿综合利用率的监管力度,凡设计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矿产开发建设项目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现有矿产企业达不到回收率标准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标准的,实施关闭。鼓励支持矿业企业开发低品位、难选冶资源、共伴生资源、替代资源和二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鼓励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利用下游产品,提高矿产品附加值。推进新产品更新、推广环保节能生产工艺和“三废”综合利用技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矿山企业走集约发展之路,不断改善矿业经济结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四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废石要有序堆放、建好拦石坝,废渣要有专用场地堆放,废水要净化处理、循环利用。控制林地使用面积,防止水土流失。要加强恢复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强化矿山企业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意识,监督矿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

精深加工是矿产资源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一个环节,要把道县矿产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矿产品增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要引导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按照扶优扶强和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战略投资者、精深加工企业集中的原则,建立原矿保障机制,引导县内三大矿区的矿山向县内精深加工企业优先供应矿产品原料,促进道县矿产品精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二要加强政策扶持,促进精深加工。集中财力支持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引导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和银行信贷资金要重点支持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对矿产品精深加工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和科技创新、技改项目补贴给予政策倾斜,为县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适当提高全县矿产品税费统征标准,增强政府对矿产品精深加工的投资引导能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导有实力、有技术、有信誉的投资者在道县投资建设矿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三要加快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重点推进后江桥冶炼小区、跃进冶炼小区、东升冶炼小区等产业园区发展。并探索实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政策,调动各部门参与和支持三个冶炼产业区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