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临床研究

袁国强

袁国强

东莞市虎门医院广东东莞513209

摘要目的研究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PPH术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疼痛评分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复发率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式及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均为治疗环形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与PPH术式相比,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有疼痛感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关键字: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PPH:效果比较

痔病为肛肠外科常见病,需手术治疗患者约为10-20%。痔的分级通常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其中Ⅰ,Ⅱ度痔一般采取保守治疗,而Ⅲ,Ⅳ度痔需进行手术治疗。混合痔是指痔疮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1]。如果混合痔围绕肛管一周,即为环状混合痔。该病为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2]。目前临床上对痔的治疗技术繁多,PPH术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使用,它疾病原理为减少痔动脉血流,并促进肛垫内痔静脉血流的排空及悬吊上提脱垂痔组织[3]。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为贾小强提出的一种改良混合痔疗效术式,且对患者的治疗有较优的临床效果[4]。本文对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是研究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08例,均符合混合痔Ⅲ度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痔手术史,急发阶段痔,合并肛裂及肛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21-67岁,平均(45.6±1.2)岁,病程1-16年,平均(8.7±2.1)年;对照组患者54例,男37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45.5±1.3)岁,病程1-16年,平均(44.6±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体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PPH术式。患者手术前清洁灌肠,手术体位为截石位。患者均采用骶管麻醉基础上的静脉符合麻醉。采用强生PPH吻合器。先用表面涂石蜡油的扩肛器进行反复扩肛,并置入扩肛器进行固定。置入缝扎器并在直肠黏膜齿线上1-2cm及3-4cm缝合2个黏膜荷包。置入吻合器旋紧并且击发,若患者为女性需进行阴道内指诊,以确定阴道后壁未被缝入。最后取出缝合器,使用可吸收线加固并缝合吻合口。术后当天禁食,次日改普食。使用头孢菌素及甲硝唑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7天[5]。

实验组患者采用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患者手术前清洁灌肠并采用骶管麻醉基础上的静脉符合麻醉。扩肛并用肛镜探查痔核分布。取组织钳夹取其中一个混合痔内痔部分,并在上方1cm处夹取黏膜。将混合痔及黏膜提起,并在其基地部齿线上0.5cm处做一切口[6]。取1/2圆针带7号丝线在黏膜及痔核间进针,做“8”字贯穿结扎及环形结扎。依次切除一半结扎组织,其它内痔核及混合痔外痔部分。外痔部分保留肛缘以内部分,环形完全保留齿线及肛缘之间的肛管皮肤[7]。术后患者肛内填塞复方角菜酸酯栓两枚,并将创面用凡士林油纱条覆盖,塔形纱布包扎并丁字带固定。术后当天禁食,次日改普食。使用头孢菌素及甲硝唑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7天。

1.3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1)对患者术后1天及1周进行疼痛评价,采用疼痛视觉评分系统(VAS),0分为不痛,10分为极度疼痛;(2)术后肛门溢液,局部水肿,肛门皮赘,排尿困难,拍便困难及出血等并发症评价;(3)对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的评价;(4)总效果评价,痊愈:痔已消失,局部水肿,出血及疼痛等症状消失;好转:痔明显缩小,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痔形态及症状未改变或有加重趋势[8]。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s表示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疼痛评价,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价比较

术后各项并发症情况,见表2。实验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各项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见表3。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3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总效果评价,见表4。实验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效果评价

3讨论

PPH术式的主要理论依据为衬垫下移学说,即使用吻合器在患者痔上方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端组织,向上牵拉和悬吊脱垂的内痔,使其不再脱垂。它的治疗机理为[9]:(1)剪断直肠上放动脉,从而切断痔的供血;(2)环切齿线上直肠黏膜,用吻合器吻合环形,从而可将痔上提。研究表明PPH术式既保留了肛垫,又清除了痔疮复发根源,使患者无复发可能,且保护了肛门功能。而且PPH手术无创口及出血,痛苦小,愈合快,是临床上不可多得的快速而有效治疗环形混合痔治疗手术[10]。

本文应用的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的理论依据也为衬垫下移学说,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式的改进,同时也借鉴了PPH手术原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本文的手术效果更优于PPH。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的优点有一下几点,(1)根据衬垫下移学说,借鉴PPH,本文手术优先对内痔进行处理,认为外痔会明显缩小。(2)本文术式只对混合痔内痔部分的上2/3进行切除,这样做的目的为减积肛垫组织,最大程度的保留肛垫功能。(3)本文术式保留了肛缘至齿线上1/2cm的环形肛管皮肤,即保留了直肠肛管移行上皮(ATZ)。ATZ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对直肠内容物性质进行精细的辨别,对患者维持肛门自制意义重大。在这一方面,我们认为本文术式优于PPH。

在本文研究结果中,行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的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各项并发症发病率,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也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均说明了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的治疗结果由于PHH术式。

综上所述,PPH术式及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均为治疗环形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与PPH术式相比,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有疼痛感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参考文献

[1]BledayR.PenaJP,RothenberSerDA,etal.Symptomatichemorrhoids:currentincidenceandcomplicationsofoperativetherapy[J].DisColonRectum,1992,35(1):477-481.

[2]杜韦静,陈宝元.环状混合痔术式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558-560.

[3]TjandraJJ,ChanMK.Systematicreviewonthe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stapledhemorrhoidopexy)[J].DisColonRectum,2007,50(6):878-892.

[4]贾小强,李东冰,闰凌.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临床研究[J].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M],90-93.

[5]唐迎春,董晓妮,胡汉平.PPH与DGHAL术式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6):755-758.

[6]唐宗江,高枫,张志勇.保留肛管上皮及肛垫的痔手术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87-188.

[7]郭修田,黄鸿翔,曹永清.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1):10-13.

[8]李美霞.混合痔肛门后位切开扩肛结扎注射术[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6(1):41.

[9]张西玲,梁颖芳,李雪红.混合痔术式的部分改进[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5,11(1):31-33.

[10]李晓华,吴晓琴.两种术式治疗环形混合痔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刊,2010,45(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