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7-17
/ 1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张艳李小华彭秋红

张艳李小华彭秋红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漯河462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164-0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深入人心,“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也成了关系着社会安定与发展和家庭幸福的纽带。产妇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分娩能否顺利进行,做好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产妇心理造成的难产,降低剖宫产及难产发生率。

【关键词】产妇分娩心理护理

十月怀胎,临近分娩,产妇不仅有一种喜悦心理,而且有一种恐惧、焦虑、紧张,怕疼痛担心胎儿危险等一系列情绪。这就要求产科护士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过程,谈谈心理护理对产妇的影响。

1心理分析

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

1.1恐惧紧张心理不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均存在。初产妇的恐惧心理来自亲朋好友之传说,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表现,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敏感多虑,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种初产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始料未及,心理反应过强,过分紧张与恐惧,以至于大吵大闹。

1.2忧虑、烦躁心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否生一个理想的孩子,感到忧心忡忡和烦躁不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隐瞒其婚前做过人流术甚至是多次人流手术病史者,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2心理护理

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首先,医务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尊重产妇,热情接待,以礼相待,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保持整洁、舒适的环境。

2.1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助产人员与产妇密切接触,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通俗易懂地向她们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及时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这样可以加深双方的感情,使产妇感到亲切信赖,情绪稳定,以造成良好的心理因素。对吵闹不安者,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地照护和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指导做深呼吸,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进产程。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2.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在第二产程中,助产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和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至娩出。[1]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做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3第三产程心理护理胎儿娩出后,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此期,一方面给予子宫收缩剂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

总之,在产科临床分娩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她关系到母婴安康、家庭幸福和医院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平主编.妇产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