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救治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血浆置换救治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观察

白永红胡晓

白永红胡晓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5534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救治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药物中毒患者9例,对所有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并给予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第一次血浆置换治疗后2例患者3小时苏醒,其余患者最迟8小时意识清醒。血浆置换次数平均3次,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有效和有针对性的一般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疗程,保证了治疗顺利的进行,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药物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在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浆置换;药物中毒;护理观察

血浆置换疗法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入血浆分离器,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把细胞成分及所需要补充的白蛋白、新鲜血浆及平衡液等输回体内,达到清除患者血浆中致病物质的目的。采取有针对的护理措施能完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现就血浆置换救治药物中毒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药物中毒患者9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年龄31~47岁,平均年龄(37±2.5)岁。其中安眠药中毒6例,鼠药重度3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以预防过敏。应用血液滤过机进行静脉﹣静脉血浆置换治疗,按要求进行体外循环管路及血浆分离器的无菌安装,以低分子肝素钠作为抗凝药,剂量为4000-5000U。用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插管于股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血流速为150mL/min,在对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用于输置换液,置换液使用新鲜冰冻血浆1500~2000mL等量置换,清除血浆量1500~2000mL,每次置换时间3~4h。

1.3护理方法

一般护理:①药物中毒患者在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前多曾接受过洗胃,胃内可能残留洗胃液,胃管刺激咽喉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因此进行血浆置换时护士要保证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防止误吸。②虽患者神志不清,但仍有肢体活动甚至躁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坠床、管路弯曲及脱落等。故行血浆置换前护士应用约束带固定患者肢体,置换过程中设专人看护。③察血流速度,动静血管路是否有弯曲,以免影响滤出效果;观察滤出血浆的颜色,若有颜色的改变,考虑出现滤器破膜,及时更换。

并发症护理:①过敏反应护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寒战、发热等过敏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处理。②低血钙护理。新鲜冰冻血浆含有枸橼酸盐,输入体内后可引起血钙下降。置换过程中应准备好急救药品,并密切观察有无低血钙表现。一旦发现立刻抢救。③低血压护理。多发生在开始置换1h内,血浆置换时血液引向体外,可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滤出血浆速度过快,输入血浆速度过慢亦可引起血压下降。在置换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并随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置换前可先输入新鲜血浆10min,置换过程中注意控制滤出与输入速度。④穿刺部位血肿护理。治疗前检验凝血时间,确定肝素用量,治疗中密切观察出血及局部渗血情况。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杜绝同一部位重复穿刺,若穿刺不成功,换另一侧股静脉进行穿刺,并且延长局部压迫时间,可有效减少局部血肿的发生。⑤感染护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管路,透析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⑥栓塞护理。治疗前严格检查血滤器有无破损,进行预冲时将血管路及滤器内气体排净,静脉血管路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时注意不要误人气泡,连接要紧密,一旦发生栓塞立即对症抢救治疗。

2.结果

所有药物中毒的患者有2例属于深度昏迷,经过第一次血浆置换治疗后2例患者3小时苏醒,其余患者最迟8小时意识清醒。血浆置换次数平均3次,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有效和有针对性的一般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疗程,保证了治疗顺利的进行,所有患者痊愈出院。

3.讨论

血浆置换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净化疗法,它不仅能有效去除血液中的致病性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或其他有害因子,还能补充机体所缺乏的正常物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或控制疾病过程、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1]。目前,血浆置换技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目前除了重症肝脏疾病外,越来越多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药物中毒、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等,但其并发症并不少见[2]。药物中毒在临床急救中较为多见,已成为常规的内科急症,用常规方法救治易出现反跳现象,救治成功率较低。自临床应用血浆置换疗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危急,变化迅速,因此应即刻进行治疗性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前做好用物准备和并发症的预防处置;血浆置换时妥善安置体位,建立有效循环通路,加强出血的观察、神经系统的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及护理;血浆置换治疗后做好穿刺血管维护,以防局部出血[3]。由于血浆置换并发症较为常见,因此我们在进行血浆置换操作中要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技术操作,尽早识别并发症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负面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确保血浆置换临床运用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血浆置换需多次、大量输入血浆等血制品,有发生过敏及感染的可能,因此要加强护理。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态、平稳情绪、预防过敏及穿刺部位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保证患者血浆置换安全、顺利地进行。本组药物中毒患者血浆置换后最终痊愈出院,说明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精心护理是疗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范德环.血浆置换治疗重度药物中毒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11(04):128-132.

[2]范德环;刘小平;王秀莲.血浆置换治疗重度药物中毒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2010;12(03):234-265.

[3]肖佳玉.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4;3(13):48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