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针致严重呃逆3例及其中医证治

/ 1

地塞米松针致严重呃逆3例及其中医证治

王清

王清(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石屏662200)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422-01

病历简介

例一患者,男,73岁,因肺心病心衰入院,静滴“氨茶碱针+地塞米松针”后2小时呃逆不止,未考虑输液所致,次日续注,后考虑到地塞米松针导致,遂予停用,仍呃逆,到第四日未停。后给采用阿托品针各0.5mg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后呃逆停止。

例二患者,男,68岁,门诊因支气管哮喘给静滴“氨茶碱针+地塞米松针”后哮喘缓解,但感一直呃逆,直到次日下午门诊就诊要求住院治疗呃逆。给上法处理后呃逆停止,5小时后再次呃逆,重复上法无效。后改用中药汤剂自拟“降逆汤”治疗,一剂三服后呃逆停止,次日再服一剂巩固。(方药具体如下:旋复花10克代赭石10克竹茹15克法夏10克陈皮15克太子参10克苏子10克枳实10克砂仁10克木香6克乌药10克炙甘草6克)

例三患者,男,48岁,门诊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输液抗生素+地塞米松针治疗,半小时后开始呃逆,次日停用地塞米松仍呃逆不止,给口服中药汤剂如上,缓解后未再复发。

讨论

地塞米松针为临床常用之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抗炎、抗内毒素、抗休克以及免疫抑制等方面,长期大量使用致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各种文献均有大量记载,笔者在临床上遇见此三例患者可为其短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休息及造成心理负担,甚则要求住院治疗。

呃逆,中医认为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治疗上以和胃降气平膈为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针刺本穴可解除胃紧张及幽门痉挛,从根本上治疗胃气上逆,配合西药阿托品进行穴位注射,更起到缓解平滑肌痉挛之功效。而自拟“降逆汤”以旋复代赭汤为主加减化裁而得,总收益气和胃,降逆止呃之功。

在治疗此顽固呃逆上西药疗效不佳,中药则发挥了它的优势。配合穴位注射以及中药汤剂均能有效控制症状,解除患者痛苦及焦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