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浅谈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甘存兵

甘存兵(广西坤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软基处理加固是当前是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的重点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建筑物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建筑物施工中其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更是增高其承载能力,提高其稳定性能,减少压缩和变形方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属于软土地区,因此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和处理方法在当前施工的过程中是主要施工管理手段和施工处理措施,在其处理措施中其处理方法。是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处理方式不断的提高和应用。

关键词:水利堤防;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1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土在当前各种建筑施工中是其主要的影响和制约土体,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完整性差,承载能力低,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施工处理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形式,更是在当前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处理措施和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有淤泥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其承压能力低是主要特点。在软土处理的过程中,其处理措施和处理方式进行管理分析。在当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时候,对其处理手段和处理方法进行管理和分析,在软土处理中最常见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差的要数淤泥或淤泥质土,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技术手段,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在当前地基处理过程中是主要的处理措施和处理方式,更是当前处理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处理方式。

1.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

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e=1~2之间,在淤泥处理过程中其处理措施不断的应用。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一般大于液限,高的可达200%。

1.2压缩性高

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的一般都大于0.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1.3透水性弱

软土含水量大,可是,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由于透水性如此微小,土体受荷载作用后,往往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1.4抗剪强度低

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根据部分资料统计,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m2(相当于0.3kg/cm2)。不排水剪时,其内磨擦角几乎等于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C<30kN/m2,固结快剪时,Φ一般为5~150。因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关键是排水。如果土层有排水出路,它将随着有效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固结。反之,若没有良好的排水出路,随着荷载的增大,它的强度可能衰减。在这类软土上的建筑物尽量采用“轻型薄壁”,减轻建筑荷重。

1.5灵敏度高

软粘土中尤其是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在结构未被破坏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一经扰动,抗剪强度将显著强低。软粘土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的特性可用灵敏度(在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原状土与重塑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表示,软粘土的灵敏度一般在3~4之间,也有更高的情况。因此,在高灵敏度的软土地基上筑堤时应尽量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

2软土地基上堤防失稳的破坏机理

引起软土地基上堤防滑动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软弱地基中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主要有两方面因素:①由于剪应力的增加,例如大堤施工中上部填土荷重的增加;降雨使土体容重增加;水位降落产生渗流力;地震、打桩等引起的动荷载等。②由于软土地基本身抗剪强度的减小。例如孔隙水应力的升高;气候变化产生的干裂、冻融;粘土夹层因浸水而软化以及粘性土的蠕变等。

3堤防工程,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堤身自重挤淤法

堤身自重挤淤法就是通过逐步加高的堤身自重将处于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外挤,并在堤身自重作用下使淤泥或淤泥质土中的孔隙水应力充分消散和有效应力增加,从而提高地基抗剪强度的方法。在挤淤过程中为了不致产生不均匀沉陷,应放缓堤坡、减慢堤身填筑速度,分期加高。其优点可节约投资;缺点是施工期长。此法适合于地基呈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且工期不太紧的情况下采用。

3.2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就是把一定量和粒径的块石抛在需进行处理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中,将原基础处的淤泥或淤泥质土挤走,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一般按以下要求进行:将不易风化的石料(尺寸一般不宜小于30cm)抛填于被处理堤基中,抛填方向根据软土下卧地层横坡而定横坡平坦时目地基中部渐次向两侧扩展;横坡陡于1:10时,自高侧向低侧抛填。最后往上面铺设反滤层。这种方法施工技术简单,投资较省,常用于处理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

3.3垫层法

垫层法就是把靠近堤防基底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软土挖除,代以人工回填的砂、碎石、石渣等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好、易压实的材料作为持力层。可以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施工工艺较为简单,该法在软土埋深较浅、开挖方量不太大的场地较常采用。

3.4预压砂井法

预压法是在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相互配合作用下,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常用的排水系统有水平排水垫层、排水砂沟或其它水平排水体和竖直方向的排水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加压系统有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或降低地下水位等。当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联合使用时又称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基本做法如下:

先将等加固范围内的植被和表土清除,上铺砂垫层;然后垂直下插塑料排水板,砂垫层中横向布置排水管,用以改善加固地基的排水条件;再在砂垫层上铺设密封膜,用真空泵将密土膜以内的地基气压抽至80kPa以上。该方法往往加固时间过长,抽真空处理范围有限,适用于工期要求较宽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流变特性很强的软粘土、泥炭土,不直采用此法。

3.5振动水冲法

振冲法是利角一根类似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称为振冲器,有上、下两个喷水口,在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先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内分别填入砂、碎石等材料,并分层振实或夯实,使地基得以加固。用砂桩、碎石桩加固初始强度不能太低(初始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股要求大于20kPa),对太软的淤泥或淤泥质上不宜采用。

石灰桩、二灰桩是在桩孔中灌入新鲜生石灰,或在生石灰中掺入适量粉煤灰、火山灰(常称为二犯,并分层击实而成桩。它通过生石灰的高吸水性、膨胀后对桩周土的挤密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空气中的CO2与水发生酸化反应使被加固地基强度提高。

4结论

随着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方式和施工措施的不断提高,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处理手段和处理方式不断的提高与应用,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若不加强注意,将影响工程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结合当前土质的处理措施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以确保地基的稳定,保证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