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探究江凤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探究江凤语

江凤语

安徽电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系统发挥着越来越加显著的作用,对人们生活、社会经济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对于电子信息系统而言,信息传输控制技术是极为关键的,关系到系统运行的效率、效果,所以,加强对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的研究,是推动电子信息系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研究

在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是最为核心的,信息的传输与系统运行之间联系十分密切,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会降低信息传输的准确性、时效性,影响用户系统应用体验。对此,必须加强对信息传输的控制,确保电子信息系统运行的高效、可靠,促进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概述

1.1信息录入控制

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中,系统信息数量、种类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要想确保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必须做好信息录入与分类,预防数据传输失误情况的发生,减少存储空间浪费,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在信息传输中,有一些数据、信息是属于无效的,基本不具有实用价值,但其会占用一定传输空间,影响到信息系统的运输效率,对此,应当通过对信息录入的控制,制定排查机制,运用验证手段,将垃圾信息处理掉,有效控制需要传输数据的内容,提高系统信息录入的可靠性、准确性,优化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1]。

1.2信息链路管理

在信息传输中,各部分线路间相互连接是通过链路完成的,是模块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子信息系统的关键部分,会极大的影响到系统运行水平。在链路管理中,需要将通信线路稳定性作为目标,加强对链路连接的监控,实时掌握链路情况,合理控制通信线路的启用,来提高通信的顺畅性,为信息的传输创造有利条件。

1.3信息输出控制

在信息传输中,非阻滞信息系统软件是主要途径,但由于信息在范围、类型上的差异,其封装步骤需要根据信息具体类型来确定,然后实现封装好信息向目标节点的分类输出过程,这是电子信息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信息得以高效运用的关键[2]。

在信息传输控制需求角度基础上,服务软件需要设计为4层体系结构,包括对管理信道进行均匀分配、通信信道讯息提供的管理与控制层,信息发布与封装以及解析协议共享的服务层,监控信道与为信息处理、传输提供安全保护的传输服务层,用于系统间信息通讯、统一协调的系统对接层等,每个层次都对信息传送起到一定控制作用,提高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

2.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分析

2.1功能模块的设计

根据电子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基本过程,在对信息传输控制中,其需要设计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检测信息通道状态、优化信息通道效率、对信息进行封装、信息的解压协议统一、信息有序高效发布、信息安全设备等各方面,基于复杂的功能模块需求,在传统设计中,采取的是紧耦合模式,存在模块间界限模糊、依附性较强等不足,给信息传输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对此,可以通过松耦合设计的方式,来增强系统可重构性,在松耦合设计中,结合通信工具情况、系统容量大小以及系统集成商等实际情况,提高功能组件选用的针对性,为信息发送多样化需求创造良好基础,保障信息传输精确性、可靠性,促进电子信息工作的高效[3]。

2.2多点与广播传输控制

在现代信息社会时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人们对信息传输要求日益提高,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多点传输、广播传输以及两者结合传输应运而生,成为当前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在多点传输中,必须在参与到组播之后,才能实现数据包的有效接受,组内成员保持较大的自由度,参与或离开并没有限制。

2.3跨平台传输控制

在现代信息的运用中,为深入挖掘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传输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平台,而是需要在多个平台间进行及时、有效的传输,也就是需要跨平台传输。在跨平台传输中,需要将不同通信接口、驱动使用软件来统一起来,降低平台异构给信息传输造成的妨碍,保证编码结构的清晰性;对于不同平台,多字节数据其解释是存在差异的,软件默认解释是无法准确识别数据的,所以,在软数据包的输入输出前,需要根据通信接口差异,做好编码架构的设置,确保信息处理的统一性,能够被目标接口准确辨别、接收,提升传输控制的质量。

2.4信息实时传输控制

在原有数据传输中,信息通道速度较低,在遇到数据高峰时,会造成通道的堵塞,影响到数据传输时效性,对此,通过数据传输控制技术,对不同数据信息加以归类,并按照重要性、紧急程度来合理安排传送顺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快捷性,避免一窝蜂传输导致的不良后果,对于分开的序列,通过缓冲区设置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顺利开展[4]。

在实时传输控制中,需要应用优先级排列机制,根据信息结构判断结果来安排其位置,同时,结合流量控制的方法,在信息排队过程中,新信息会将旧信息顶替,以免缓冲区由于等待时间过长、价值失去的信息发送,不仅浪费信道资源,也会对信息运用产生一定干扰。

最后,信息实时传输控制应当采取结合可靠传输的方式,不能一味的强调信息传输时效性,还要确保传输信息的可靠,在确保两个要求达到的前提下,根据信息特征,来对信息传输进行控制,其中,时效性强的信息应采取实时传输,指令信息应使用可靠传输。相较于其他数据传输的信道方式,无线信道应用过程中信息传送失败概率是相对较大的,所以,在信息经无线信道进行传输时,要特别加强信息可靠性处理。

2.5信息的封装与解析

封装与解析是数据传输中的重要环节,是降低软件处理难度、提高信息传输透明性的有效措施,对于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需要根据其类型来确定合理的封装、解析方式,确保同类数据结构的一致性。在传输协议、交换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前者需要在交换协议之前完成数据封装,后者则应该在应用层内进行封装,将信息明确标示出来。对于是一些没有交换协议的数据传输情况,比如上层信息的加密处理或者同一信道两个层面数据传输时,需要在交换服务层内进行格式的转换,相较于在传输服务层内进行的交换协议数据封装、解析两者是处于相对独立层面中的[5]。

2.6虚拟网安全的控制

虚拟网是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的主要网络环境,其安全与否对信息传输安全性、可靠性是有极大影响的,在虚拟网安全控制中,需要对虚拟网进行合理划分,分为多个VLAN,每个VLAN都是能够多播的,为预防VLAN间出现信息交换,可以采取端口绑定、防火墙设置等措施来控制不同VLAN,确保用户在访问电子信息系统资源时,会根据访问目标到达对应的资源区域,避免出现资源访问出错情况的发生,为局域网内信息传输安全提供充分保障,对网络资源控制水平的提高有重大作用。

结束语:

综上,随着电子信息系统的高速发展,其软件变化也越来越多样性,软件功能更为繁杂,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推动作用,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信息传输控制是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对信息传输技术的研究,提高信息传输准确性、时效性,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全面提升与应用需求的扩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侯金香,侯海新.浅谈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19):84-85.

[2]侯荣.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J].现代信息科技,2017,1(02):16-18.

[3]张炜.基于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4):103-104.

[4]张慧.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52.

[5]周立杰.试探究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