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张培华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四川成都610502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用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00例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中药常规用药)、试验组(中药用药干预)各200例,观察比较用药效果,分析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0%、98.0%、1.5%,对照组分别为86.0%、92.5%、6.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安全性影响因素包括超剂量用药(33.33%)、加工方法不当(26.67%)、配伍不当(20.00%)、药不对症(13.33%)、药物自带毒性(6.67%)。结论:中药临床应用期间,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干预,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影响因素;不良反应

Safetyanalysisofclinical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safe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clinicaltreatment.Methods:400patientswithinternalmedicinewereselectedfromJune2014toJune2016inourhospital.The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hefollowinggroups:twogroups.Thecontrolgroup(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experimentalgroup(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caseswereobservedandcomparedtheeffectofmedication,analysisofdrugsafetyfactors.Results:thetestgroupofpatientswiththetreatmentefficiencyandpatientsatisfactionand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were93%,98%,1.5%,thecontrolgroupwere86%,92.5%,6%,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influencingfactorsofmedicationsafetyofpatientsincludedoverdoseofmedication(33.33%),impropertreatmentmethods(26.67%),impropermatching(20%),drugnotsymptomatic(13.33%),drugtoxicity(6.67%).Conclusion:duringtheclinical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earemanyfactorsthatcauseadversereactions.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afety;influencingfactors;adversereactions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041-02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中医中药的研究更加深入,在临床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盲目用药会对机体造成刺激,从而产生抗体,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针对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0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提高临床疗效。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内科病例,共计患者40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试验组各20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08例(54.0%),女性92例(46.0%);年龄位于27—80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7.5±2.6)岁。疾病类型:呼吸内科61例、消化内科54例、心血管内科69例、其他16例;用药途径:汤剂84例、注射剂116例。在试验组中,男性110例(55.0%),女性90例(45.0%);年龄位于25—78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6.0±3.3)岁;疾病类型:呼吸内科62例、消化内科58例、心血管内科65例、其他15例;用药途径:汤剂82例、注射剂11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用药途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后确诊;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精神病史患者,心肝肾器质性病变患者,药物禁忌或过敏患者等。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按照病情选用中药,期间进行病情监测和巡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用药干预,首先进行源头控制,然后提供人员和制度保障,确保患者辨证用药,并控制用药类型、指导用药方法。

1.4观察指标[3]

(1)观察临床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评估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并观察用药毒副作用,准确记录不良反应情况。(2)以不良反应为依据,分析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为药物因素、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文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用药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用药安全性影响因素

分析表明,中药临床应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包括药物因素、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在药物因素上,第一,超剂量用药,本次研究占比33.33%。相关研究表明,部分中药长时间用药后会产生依赖性,甚至积蓄性中毒。以红参为例,患者一次用药40g以上,就可能引起死亡。第二,加工方法不对,本次研究占比26.67%。中药在加工处理期间,应该分析药物自身特点,有利于减轻毒性,充分发挥治疗功效。应该炮制的药物没有炮制,或者炮制方法不当,均会引起不良反应。第三,药物自带毒性,本次研究占比6.67%。以草乌、马钱子为例,正常用药能够有效治疗疾病,但过量用药就会引起中毒现象[4]。

在人为因素上,第一,配伍不当,本次研究占比20.00%。中药在配伍上讲究君臣佐使,违反配伍规定就会增加药物毒性,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例如半夏和乌头合用,会产生拮抗效果;地高辛、六神丸合用,会导致室性期前收缩。第二,药不对症,本次研究占比13.33%。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药,同样的症状如果证型不同,那么用药方案也不同。以感冒为例,需要分辨风寒或风热;以咳嗽为例,需要分辨寒咳或热咳。药不对症不仅不会起到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3.2提高用药安全性的措施

第一,源头控制。严格按照采购制度购备药品,在保管储藏上满足标准条件要求,避免光照、潮湿、氧化等不良影响,其中滴眼剂、注射剂要避光[5]。还要加强药方审核,及时纠正不当的配伍,保证患者、医师、药师之间沟通畅通。

第二,提供人员和制度保障。中药在调配、审核、发药等各个环节,均按照管理制度执行,要求药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各种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医院还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掌握药物的使用情况。

第三,辨证用药。用药种类、剂量、方法的确定,应该采用中医辨证理论,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特点,并了解个人用药史、过敏史等,以便区分个体差异。另外,中西医结合用药期间,要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配伍禁忌。

第四,用药指导。以注射剂为例,要仔细查看说明书,控制药液的配置顺序,用药前观察有无出现沉淀、变色、漏气等情况。还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禁止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注意用药量叠加效应[6]。

本次研究中,200例患者中药治疗期间实施用药干预,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和常规用药组相比差异明显。综上所述,中药临床应用期间,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干预,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蔡小玲,秦贻强,李江等.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10,19(16):67-68.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02(23):342-346.

[3]孙婧.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处方药,2016,14(09):38-39.

[4]王炳芳.关于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0):46-47.

[5]张春宇.试析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5(02):242-242.

[6]陈进辉,林燕.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09):2634-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