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绵蚧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柿绵蚧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梁长侠

梁长侠(安徽省濉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安徽淮北235100)

摘要:柿绵蚧属同翅目,绵蚧科,又名柿绒蚧,俗称柿虱子。该文在深入论述了柿绵蚧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因素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柿绵蚧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因素影响综合防治技术

柿树是我国主要果树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柿树适应性强,树龄长,易管理,果实产量高,既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柿饼,深受广大果农喜爱。但因近几年来柿绵蚧在我县柿区普遍发生,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大削弱了树势,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此,作者于2010-2012年在全县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现总结如下:

一、分布与为害

柿绵蚧属同翅目,绵蚧科,又名柿绒蚧,俗称柿虱子。在我县柿树产区普遍分布,被害株率为40%-80%。发生严重时造成落花落果,影响柿树正常生长结实。该虫以成虫、若虫刺吸嫩枝、叶片、叶柄和果实。成若虫喜欢群集叶下表面和柿蒂与果实结合的缝隙处为害,被害处初呈黄绿色小点,逐渐凹陷变黑,叶片变黑后形成多角形黑斑,叶柄被害后变黑畸形,提早落叶。果实被害后由绿变黄变软,提前脱落。

二、柿绵蚧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气候因素

冬季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是柿绵蚧发生的主要原因,冬暖少雨,有利于柿绵蚧若虫越冬,使越冬虫口基数增大。春季气温回升早,回升快,以及春旱少雨,加长了繁殖期,有利于柿绵蚧卵的孵化与增殖。

(1)温度对柿绵蚧的影响。柿绵蚧卵期在17~18℃时为21天,在30~32℃时仅为12天。高温也直接影响着寄生若虫的成活率,寄生若虫的生长发育适宜温度在28~32℃,此时表现最为活跃,危害最为严重。

(2)湿度对柿绵蚧的影响。湿度很大的天气,雄成虫很少羽化,一般在45%~60%的湿度范围内,卵能正常孵化。当湿度接近饱和时,要孵化的若虫就不能钻出卵囊,有的甚至死亡。初孵若虫出现时期,往往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它多停留在卵囊内,待雨过天晴,迅速向外扩散活动。风和雨水是传播柿绵蚧的主要媒介。

2.人为因素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对柿绵蚧的发生程度有直接影响。

(1)管理粗放。投入少,肥水不足,修剪不合理,留枝量大,树冠通风透光不良等,是造成柿绵蚧危害柿树园的原因之一。

(2)盲目用药。一是一年多次或连年使用一种药剂,造成柿绵蚧抗药性增加;二是选择广谱性农药,忽视了对天敌的保护,随意加大用药量,大量杀伤天敌,失去了自然控制的能力;三是忽视测报观察,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盲目用药,降低了防治效率。

3.天敌因素

天敌是昆虫的一切生物敌害的通称,包括捕食性的天敌和寄生性的天敌。危害柿绵蚧的天敌有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中华大草岭、七星瓢虫等都属于捕食性的天敌,天敌发生量大的年份能明显控制柿绵蚧的发生。充分地利用天敌防治柿绵蚧,效果稳定,无污染。因此,生产上应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天敌。

三、综合防治措施

1.休眠期用溶蜡和腐蚀性强的药剂。柿树发芽前,可选用5%的柴油乳剂和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4%-6%的煤焦油,防治越冬若虫。

2.发生严重的柿园,可用硬刷或鞋刷将其刷除掉,刷除部位主要是二、三年生枝条。

3.冬天最冷时,用喷雾器往树上喷清水,在树枝上结层薄冰,下午用棍棒敲打树枝或振动使冰与柿绵蚧虫体一起振落。

4.卵的孵化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这时柿绵蚧与枝条之间已有缝隙,刚孵化的幼虫从缝隙爬出来,此时用药防治,药液能进入壳下杀死虫体,也能触及到爬出的若虫,将其杀死。当看到小若虫开始孵化出时,立即开始用药。常用的药剂有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5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0%马拉松乳剂800-1000倍液、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

5.保护天敌。在防治时,要注意保护天敌。对柿绵蚧有一定控制作用的天敌有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广谱性杀虫剂。

6.严格检疫。对苗木和接穗要严格实行检疫,发现虫害应及时熏蒸消毒,防止扩散蔓延。

7.保持柿园清洁。要剪除树上残留的病虫枝,刮除树干老翘粗皮,及时集中烧毁。

参考文献

[1]沈敏李雪松柿绵蚧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5期。

[2]李水祥柿绵蚧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年,09期。

[3]李建勋李韬谦柿树蚧壳虫综合治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4]张东旭柿树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11年,03期。

[5]吴文重孙怀玺赵景荣徐衬英谷景敏付洪涛柿树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