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探讨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

黄仕宁

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不止对当地的居民造成了各种困扰,还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有一些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研究了地质灾害中水文因素的影响以及控制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的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前言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且灾害发生较频繁,在影响地质灾害的因素中,水文因素的位置十分重要。由于不同的地区所含有的地质地形不同,每年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几乎都是在一些特殊的区域,这些自然地质灾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制约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些地质灾害之中,产生诱因为水文地质因素的地质灾害在总数中的占比较高,根据许多地质勘测数据表明,水文地质因素与地质灾害大发生息息相关,所以大对水文地质因素的调查,对地质灾害的出现提前进行预防。

1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1引发地基变形

对于地表建筑来说,水文地质的转变容易使其地基变形,从而引发地质灾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的修建规模在不断扩大以及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修建建筑的地基的时候,往往会发生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软土地基的问题。软土地基的结构稳定性不强,不能承受较大强度的水文地质转变。此外,它还有触变特性,当软土地基受到震动的时候,土层结构很容易发生改变,转变成极不稳定的稀释状态。地基状态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建筑的稳定性,进而引发类似墙体断裂之类的灾害,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坍塌现象,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

1.2引发地面沉降

水文地质的转变很容易引发地面沉降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并不罕见。在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对水、油气和矿产等资源的极度依赖,人们经常会抽空地下资源或者过度开采,导致土地下方出现一个空洞,人们会对这个空洞进行填充,但是这个填充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个面子工程,并没有落到实处。而当空洞的结构不稳定或者地面施加的压力过大时,都会发生地面沉降现象。

1.3引发砂土液化

造成沙土的液化的因素有很多,水文因素是造成液化的主要原因。地震的破坏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地震过后会有很多含水量较高的细微沙子与一些粉末状的物质进行混合,导致沙土液化,疏松的土粉和较高含水量的细沙混合在一起,就像是一股股的洪流不断地往下流,不断地冲刷着地底下的矿物形成空洞,空洞会渐渐的越变越大,其次再经过表面的一点挤压,就会造成地下的气压外放,就会很容易造成坍塌。另外有一些地区矿物层的小型颗粒比较多,日积月累就很容易让土层的水压力变大,超过了该土层能够支撑的强度,如果超过,那么地下水就会冲破屏障冲出地表,形成地质灾害,当水流不断地从地下喷出,地下的压力减小,地面就会塌陷。

2控制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影响的方法

2.1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下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工农业生产及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水资源,但是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过多的开采利用会让地下水迅速变少,导致一些地区的水文地质发生转变,直接引发地面下降的现象。不仅仅是地下水不可以过渡的开采利用,所有自然界的资源,都不可以进行过多的开采利用,如果开采过度,就会直接导致当地水文地质的改变,地质灾害自然也就随即而来。我国的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制度,尽可能的在资源合理开采利用的同时,保证当地的水文地质不会发生转变,避免一些意外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地质灾害,在大面积的开采地下资源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对地面的下沉进行人工湖开发或者直接填补,将外部河流直接引入人工湖中,并填补被挖空的地下。合理科学的开采地下资源,尽最大的可能去保护水文地质,减少因为开发不合理或者不科学而造成的水文地质发生的改变,从而形成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

2.2制定紧急救援措施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一旦发生,一定要做好救援措施,要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及时做出控制地质灾害进步一步扩大的方案,竭尽所能的减少损失,缩小影响范围。要重视一些对交通设施、专业设施、通讯工具的准备,定期去进行演习,学习一些紧急救援的方法以及培训工作,培养大家的应急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以防在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出现踩踏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提高乡镇地区的人民对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防止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二次伤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3做好预防及监测

在勘探和保护水文地质时,需要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施工流程。让施工流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化,能够更好地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控,既能方便找出错误进行修正,也能系统地对后续工作进行改进。同时还要明确有关注意事项,对一些对工程进展没有益处的行为明令禁止,约束员工的行为,保证施工步骤和技术达到要求;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有足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以及加快施工的速度。此外,不能单单依靠员工自身的自主性,还应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还要有配对的监控设施,不仅能全方位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还要确保监控设备的质量能满足监督工作的要求,并时常维护防止发生故障;

(3)监督水文地质的勘探工作。不仅是施工时需要监督,在勘探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监督,并将勘探到的数据以及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备案,为以后工作提供参考;

(4)监督并管控地下水得到水质。勘探地下水时不仅要求掌握数据,在确认污染情况以后还要对其进行管控,尽量降低污染的情况;

建立一个地下预警系统,用以监督和管理地下水文。通过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的水质,出现污染时就能及时处理,方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对地下水的及时补救工作。而对于一些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还要加强对当地地下水文地质的监督,并通过预警系统在问题发生前把问题处理,而在问题发生以后也能采取措施,降低损失情况。像是雨水天气频发的预计,工作人员就要实时检测地下水的水质,假如地下水流量快要达到危险的指标时就要上报有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地质灾害。

2.4控制人为破坏因素

首先要确保植被的覆盖面积,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的保护地表,如果是在降雨的天气时,地表的植被被破坏,地表结构必然也会遭到破坏,地面在雨水的冲击之下,地表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表土质结构发生变化,很容易导致地质灾害。其次要制止污水的排放,像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不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田地以及地下,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必须要先处理,然后再循环利用。最后,就是科学合理规划以及严格的勘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必须要进行科学严格的侦测和监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最容易造成水文地质的改变,因此必须要做好监测勘查工作,一些可能引起到水文地质的变化的工程建设必须要及时停止,以防造成水文地质的变化,发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些地质灾害的出现不断地破坏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对于国家无疑也是一种致命的打击,然而造成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文地质因素。所以水文地质勘查队伍必须要加强勘测的力度,跟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科学预防。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能够站稳脚步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宋睿智.水文地质因素对矿区地质灾害的影响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13):195-196.

[2]李绍威.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1):204-205.